专题首页 > 活动动态

浦东:征文丨“我们的上海——新时代新风尚新故事”征文开启!

发表时间:2022-09-21

我们的上海

新时代 新风尚 新故事

-征文活动开始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市民修身行动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中丰硕成果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结合“新时代·文明新风尚”2022年市民修身系列专项活动,以“我们的上海——新时代新风尚新故事”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22年9月7日

征文内容

聚焦新时代,讲述发生在这座城市中好人、好事、好家庭、好集体和各行各业建设者们的纪实故事。故事要有高度、有温度,注重正能量、生活化、故事性,摹画浦东新区上下、各行各业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在日常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在平时生活中友爱友善、和睦和谐,在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承平顺境时毫不懈怠、奋发进取的典型形象,体现厚植责任意识、契约精神、科学观念、人文素养,倡导重信守约、专业精细、认真务实、理性自律,把城市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度自觉,充分展示新时代充满家国情怀、引领风气之先、更加开放包容的上海市民新形象、家庭新风貌、社会新风尚。

征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一)“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最强音

1、反映勇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的奋斗故事。

2、反映践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等重要理念的实践故事。

3、反映立足“四个放在”,强化“四大功能”,发展“三大产业”,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创新故事。

4、反映彰显城市精神品格,自觉“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干事创业要充满激情,面对困难要富于创造,迎接挑战要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的前行故事。

5、反映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奋进故事。

(二)新时代上海文明新风尚

1、反映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故事。

2、反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故事。

3、反映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故事。

4、反映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故事。

投稿要求

01

稿件要求

篇幅控制在3000字以内。根据需要,可附相关图片,图片大小不低于2MB。作品须无版权争议。

02

知识产权

作者应保证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版权,如有任何相关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承担。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在非营利的前提下,拥有对作品修改、发表、复制、信息网络传播、录制音频、影视改编、文艺创作和汇编等使用权,有权将作品结集出版、展览、活动宣传、媒体报道等用途。

投稿方式

作品请以word格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

kqzwmb68062312@126.com,

邮件名统一为“我们的上海+姓名/单位名”。

投稿作品请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邮编。

作品展示方式

1、选用作品将在“乐活康桥”公众号、《新康桥报》进行展示。

2、活动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及活动组织奖若干。获奖者将颁发纪念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范文《南瓜情》

南瓜情

198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吴永祥老师备完课,又编完了一个学生文艺演出的本子,一看桌上的“三5”牌台钟,已经超过十点了。一向习惯早睡早起的他,急急忙忙地刷牙、洗脸,抓紧时间,匆匆地上床休息。虽然夜已深了,但躺在床上的吴老师却左一个翻身,右一个翻身,怎么也不能入睡。是不是刚才备课、编本子用脑过度,把脑袋搞兴奋了?不,刚才案头上的这点工作,对这位教学能力极强的资深老教师来说,轻车熟路,太平常了,绝对不可能会影响他正常入眠的。那么睡不着又是为什么呢?说穿了,大家可能会笑。吴老师睡不着是因为他的肚子在闹情绪,“咕噜咕噜”叫个不停,那一阵阵难熬的饥饿感,叫他怎么能睡得着?

可能有人会说,肚皮饿睡不着,很简单,爬起来找点东西充充饥,不就解决了吗?要知道,吴老师他不能吃啊!自从他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后,医生叮嘱他,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一天三餐,每餐不能超过二两主食。吴老师本来饭量就比较大,再加上每天要训练、辅导学生排歌舞,特别是对那些练狮子舞的学生,他们每次做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吴老师都在旁边摆开架势,做好保护,防止学生受伤。你想,这运动量多少大,消耗能量得多少?靠每顿这可怜的二两饭,怎么能不饿?

一个人越是饿得睡不着觉,就越是想着吃的东西。吴老师就想到了放在门外楼梯转弯处的南瓜。南瓜,在当时一般人的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东西,可是在吴老师的心目中,却是最上佳的食品,据医生说,这东西所含的糖分,对血糖影响不大,多吃一些也没有问题。

想着,想着,吴老师仿佛走在农贸市场上,发现一位农民正在兜售放在身前的一堆南瓜。吴老师立定了脚,问了价钱,正打算蹲下身子拣瓜,那农民捧起一个金灿灿的大南瓜,递给吴老师,并神秘地悄声在吴老师的耳旁说了一句:“这瓜好,不骗你,你买回去就知道了。”吴老师虽说觉得这话有点奇怪,但不以为然,把瓜捧回去后,放在平时习惯放瓜的楼梯转角处。

第二天,怪事出现了,那个大南瓜的周围竟出现了一堆南瓜!惊得吴老师不由得大叫一声:“哪来这么多的南瓜!”话音一落,身子不由得从床上坐了起来!揉了揉眼,发现天已大亮,原来刚才的一幕,竟是他做的一个南瓜梦!

时间不早,吴老师急着梳洗后,就准备到楼梯转弯的平台上拿个南瓜做早饭。就在他踏出门口,抬眼一望时,现实生活中的奇事出现了,原先清楚记得只剩两个南瓜竟变成有六七个南瓜的一堆!吴老师当然不相信梦中的情景,大南瓜会生出小南瓜来,那么南瓜怎么会多出来呢?肯定有人一早送来的,问题是谁不声不响地给他送南瓜来了呢?

生性幽默的吴老师不由得自我解嘲地诌了几句:“天上不会掉下来,地上不会冒出来,烧熟用它作早餐,有吃不吃猪头三!”吃是吃了,心中毕竟存着个疑问。

吴老师的疑问还没有解开,转角处的南瓜却隔三岔五地多出来。这不由得使吴老师感到不安起来,一则吃了别人的瓜,却不知道向谁道声谢,这总不合礼仪;二则南瓜多了,一时吃不完,放久了会烂,这也未免浪费可惜。

吴老师决心要找出送瓜人来。于是,他每天都比平时早起半个小时,起来后,一边在屋内看书,一边留神门外的动静。就在吴老师“潜伏侦察”的第二天,谜底揭晓了。那天早上,天还没大亮,吴老师的学生小军就背了三个南瓜,来到吴老师放南瓜的楼梯转角平台。吴老师在门缝里看到了,他怕学生受惊,就故意咳嗽一声,然后推门而出说:“小军,这么早就给吴老师送南瓜来了?”

“不……”

吴老师看着学生涨红了脸的神态笑了:“前几天的南瓜也是你送来的?”

小军的脸涨得更红了,急急地分辩道:“不,不,吴老师,我没有送来过,真的,我这是第一次……”

“那么以前的瓜是谁送来的呢?”

“大概是龙德、阿海、小珠他们送来的,我听见他们悄悄地在说送南瓜的事。”

“哦。”接着,吴老师又问小军,送南瓜来为啥不向他说一声。小军嚅嚅嗫嗫地说出了真相。

原来,孩子们经常看到吴老师在训练他们的时候,因为主食吃得少,饿得脸色煞白,额上冷汗直淌,心里不忍。于是小军回家就把这情景说给父母听,他父亲就对他母亲说:“去买两听麦乳精让小军给吴老师送去。”小军听了,连声说:“不行,不行,吴老师有糖尿病,不能吃麦乳精。就是没病,他也不会收的。”父亲为难了,说:“那怎么办?”小军说:“吴老师有病,别的都不能吃,只能吃南瓜,我们送南瓜吧。”父亲说:“南瓜这东西,乡下人都用来喂猪的,怎么好意思去送城里人吴老师呢?”小军说:“不是送,我偷偷地放到吴老师家门口不就行了吗?”

听完学生的话,吴老师心里热乎乎,他被农村学生,以及他们家长的质朴所感动,他摸了摸小军的头说:“谢谢你,谢谢你的爸爸妈妈。只是以后不要再送来了,一下子吴老师也吃不完。请你对龙德他们都说一声,吴老师吃不完,烂了也可惜。唉,现在多来不及吃,到了冬天,没有了,吴老师就没得吃!”

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戏言,竟又生出后面有关南瓜的事来。小军把吴老师的话回家一说,他母亲可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她想,秋天太阳好,如果把南瓜切开,掏出里面的籽,切成小块,晒成干,不是可以贮存到冬天吗?乡下地方大,摊得开,又有晒瓜干的竹帘子。再后来这位聪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又想到,把晒干的南瓜干,放在家里的石磨子里磨成南瓜粉,这样吴老师吃南瓜的花色品种不是可以多一点吗?

也是事有凑巧,小军家一次在磨南瓜粉的时候,被下乡调查的镇党委杨书记看见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已经比较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不是以前的水平,他看到他们在磨南瓜粉,就好奇地询问起来,当得知这段南瓜情后,心里非常感动。吴永祥老师全心全意为山阳教育事业做出不凡的成绩,杨书记是熟知的,他也一直高度评价吴永祥的敬业奉献精神。现在看到学生、学生家长对吴老师的关心,他受了震动, 他认为群众跑在领导的前面了,他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应该关心这样的好老师,包括他们的身体和生活。

不久,杨书记出差到云南,在当地他听说云南出产一种草药,对糖尿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于是他托当地朋友觅得这种草药,带回了一大包,给吴永祥老师送去。吴老师服了后,觉得真的有些效果,疗效反馈给杨书记后,杨书记牢牢记在心中。以后,山阳各个部门,有人出差去云南,杨书记总是叮嘱他不要忘了给吴老师带包草药。这大概是“南瓜情”在山阳的后续吧!

撰写:毛一昌

联系电话(手机):XXX

联系地址:XXX

邮编: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