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奉贤区基于“新成长教育”理念,围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的主题,实施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美丽行动”,在“美丽校园”“美丽家园”“美丽贤城”行动中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发展,初步形成了“课程设计、实践推进、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区域劳动教育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区内9所上海市中小学(中职校)劳动教育特色校,10所区劳动教育基地校,各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办学全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学校的实践与经验。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从实践导向视域出发,全过程、全方位探索如何让学生经历多样化劳动体验、了解社会职业变化,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从实践导向的视域确立了劳动教育新主张
主张劳动教育是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生存能力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提出实践导向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主张。
创设与目标相匹配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把自我服务、岗位公益劳动和社会生产劳动作为实践导向的小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大内容。建立涵盖岗位服务、职业启蒙等五大模块序列化劳动教育内容。低年级侧重自理自立能力培养;中高年级侧重社会生产观摩和体验,尝试各种现代劳动样式。
创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的劳动教育方法
探索实践锻炼式、岗位承包式、职业体验式、项目学习式、主题研学式五大实施方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动,家校社合作,校内300个岗位,校外十大基地40项劳动职业,启蒙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兴趣,培养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劳动创新,强化劳动精神。
形成家校社合力的劳动教育资源系统
邀请工匠、劳模、专业技术人员及家长作为劳动项目导师。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开发55个专用教育场地、18家校外教育基地。鼓励学科教师渗透劳动教育因素,把劳技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固定的劳动教育时间,在少先队雏鹰假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安排相关劳动内容。充分利用地区贤文化、非遗文化等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奉教院附小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上海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张“金名片”。学生在责任担当中提升劳动素养,学生劳动能力与素养也不断提升,设计《绿太阳城》在“未来之城”获得中国区一等奖,学生提出的“设置社会劳动小岗位”获市少代会十佳提案,多位学生获上海市热爱劳动美德少年。
教师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全体教师合力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玩转Jobs》《经络探秘》,骨干教师参与区域《劳动指南》编写,相关项目评为全国优秀德育经验。
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彰显办学特色,先后承担五项市级劳动教育科研项目,2021年获上海市职业启蒙教育基地、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先后举办了多次上海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学校劳动教育经验示范辐射,在由上海市教育工会命名的“何哲慧劳模工作室”带领下,本研究成果相继面向江苏、贵州等10多所学校和全国校长培训班交流经验,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入围全国评选。
所思所想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以区级重点项目“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引领,把握新时代劳动特点,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魅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校劳动课程在目标上与德、智、体、美融通,在内容上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形式上“线上+线下”融合,在实施中链接家、校、社,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课程中认知、体验、探究、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