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3-10

大宁“新志愿” 科技助老让“新青年”云上冲浪

来源:
上海文明编辑

在网络社会里,年轻“原住民”们正在见证老年“移民”们的“网络搬家”,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网络冲浪中大展身手。在他们的背后,是街道社区养老妙计的支持,是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托举。老人,是“老小孩”,更是“新青年”。

主持人 一野

连线

上海市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 吴含章

专访

大宁路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赵琳

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副主任 丁卫庆

云平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站站长 殷艳婷

“新青年”们的网上冲浪

同济大学退休物理教授“吴姥姥”、哏都养老院搞笑视频、时尚奶奶霸屏某宝……人生的故事、丰富的阅历加上“冲浪”网络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弄潮”互联网。

但仍有许多老人因为记忆力的减退、操作电子产品的技能缺乏,在适应新媒体时代遇到困难,上海市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吴含章让老年朋友们以“新青年”的身份,学习互联网知识、融入新媒体时代。

pic_004.jpg

首先,刚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一定要以兴趣为导向学习,不可贪多。其次,老人可以结伴学习、互帮互助。另外,老人可以和社区内非亲属的年轻人成为朋友,与后辈一起学习。

pic_005.jpg

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多次推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公益项目,包括和《直通990》节目联动资源推进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项目、推动电视遥控器具备“一键看电视”功能。

pic_006.jpg

目前,科技助老服务中心正在推进“乐龄申城·早上海”项目,该项目链接社会各界资源,在一天中的早上开放闲置空间给老人进行社交活动,也期待老人利用这些空间和社交机会发挥能量,讲述这个城市的故事。

大宁“锦囊”里的养老妙计

大宁街道高龄老人金奶奶因老伴去世而郁结于心,不愿接触任何人。小老人志愿者王宝珍(音)每天上门陪伴奶奶,在她真诚而耐心的引导下,金奶奶逐渐纾解心结,开始走出家门参与社区老人的货多功能,最近还加入了小区歌唱团。

pic_007.jpg

帮助独居老人建立社交、为老人讲解如何使用手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向老年人宣传防范网络诈骗……大宁街道除了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养老活动。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丁卫庆介绍大宁“锦囊”里的养老妙计,他们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以年龄为分层,让低龄老年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互助,提供上门关爱服务;启动爱心助老资助项目,统筹辖区的医疗力量帮助老人等等。

pic_008.jpg

敬老节期间,街道举办主题活动,邀请特色为老服务站点团队参加活动,让优秀志愿者代表发放不限人次的养老服务健康包,向辖区高龄老人送上节日祝福。以走心的姿态,实践对长者的关心。这一切,让大宁街道获得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的称号。

pic_009.jpg

“三高”小区里的“权益包”与双循环

居民参与志愿者团队,有利于社区治理。但是,怎样吸引居民成为志愿者,却是很多小区的难点。

大宁路街道是怎样破解的?党群办副主任赵琳介绍了创新工作方法:“我们在商圈设置公益夜市摊位、创建好心人爆料站,还开展了一些为白领服务的活动,吸引他们成为年轻志愿者。”

在吸引居民成为志愿者之后,大宁街道还会发放“志愿者权益包”。志愿者们把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长转换成积分,利用积分来兑换爱心企业提供的商品,形成了良性的内外双循环。

云平居民区有“三高”:青年业主比例高、新上海人比例高、业主对物业服务要求高。青年业主忙于工作,缺乏时间和热情参与志愿服务。什么样的活动能吸引年轻人?云平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站长殷艳婷指出,街道针对居民区特点有的放矢地推进志愿服务项目。社区很快组建了爱宠志愿者团队,打造了云平红领巾志愿联盟,组织策划各类体验营,小朋友们的加入,带动了全家。

推广巧思齐借鉴

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评选中,大宁街道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三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赵琳说,一定要注重志愿服务的反馈效果,并通过社交媒体对志愿服务进行宣传推广。丁卫庆认为,志愿服务需要多方联动,更需要善于挖掘优秀人才,激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良性循环。殷艳婷表示,需要针对青年的具体情况开展活动,联通社区内外的资源,搭建共治共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