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结束,一群来自浦东的中小学生
交出了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
来到浦东图书馆,做图书小管家
担任学生讲解员,引导读者走进
上海儿童文学历史“长廊”
跳出阅览室阵地服务
协助视障者参与诗词大赛
在图书馆无障碍阅读的服务中
还有一支特别的
“黑暗中的阅读”志愿服务团队
多年来带领志愿者开班
教授盲人收听有声读物
带领盲人听歌剧、触摸历史建筑……
近日,浦东图书馆“黑暗中的阅读”志愿服务项目上榜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同时馆内举行的中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也刚刚结束。志愿团队中的大小志愿者,怎样助力全民阅读?
主持人 高嵩
专访
上海浦东图书馆团总支书记
浦东新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者 唐春妮
浦东图书馆“黑暗中的阅读”志愿服务团队讲师
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徐斌
建平中学在读学生 谢伯珲
01
服务+责任+团队
三个意识最核心
“做志愿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介绍起自己在浦东图书馆的志愿服务经历,建平中学的学生谢伯珲有点感慨,虽然“一楼办卡咨询员”这个岗位听起来工作简单,其实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
“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是我们对志愿者的三个核心素养要求。”浦东图书馆团总支书记唐春妮分享志愿者招募时对能力的要求。服务意识保证了志愿者对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充满热情,责任意识则是参与一项公益活动的基础,而团队意识讲究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沟通。
除了核心素养,唐老师特别提到了发挥志愿者自身特长的重要性。谢伯珲对此深有感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浦东图书馆的小地图。”作业本上的地图不只是“读者餐厅”、“咖啡店”的标注,也是小谢同学自己口中的“责任心”。
02
手牵手做引导员
小助理“助力”丝丝入扣
此次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浦东图书馆不仅开展了“图书小管家”和“红领巾讲解员”等社会实践活动,还让高中生志愿者跳出阅览室阵地服务,参与到浦东图书馆 “感受文化脉搏 共赏诗词之美”上海市盲人诗词大赛暨中国盲文图书馆诗词邀请赛(初赛)活动的开展中,充当选手的眼睛,协助视障人士参与比赛。
小谢同学在这场比赛中,与一位13岁的同学对接,协助她完成比赛。“在主持人播报题目时,我感觉自己比她还要紧张。”紧张不仅是受到比赛氛围的影响,更多的是对视障人士的关心和对自己是否能够照顾好他们的担忧。
从倾听题目播报到互相确认手势,从填答题卡到核对答案,经历过这场“紧张”的服务项目,小谢同学要和选手手牵手一直到比赛结束,在工作中付出一百分的细心和投入。
面对考场上有选手可能会不小心将答案直接讲出来的突发情况,谢伯珲选择在赛前和选手反复确认相应选项的手势,比如“123”对应“ABC”。
这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小谢交上了满分答卷,唐老师也称赞道:“学生志愿者的加入,真正地助力了志愿项目的顺利开展。”
03
22年的守护,源于自身经历
黑暗中的阅读,从受益人到“莎莉文”
提起文化助残项目,徐斌老师作为浦东图书馆“黑暗中的阅读”志愿服务团队的讲师,一直做着帮助视障人士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培训工作,他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加入充满信心,因为徐老师自己与文化助残服务的故事也开始于大学时期。
读大学时,徐老师的眼睛因病致残,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浦东图书馆结识了盲人电脑培训项目。“这次偶然的相遇,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窗口,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22年正是源于我的这些亲身经历。”
“感同身受”是徐老师作为优秀志愿者的服务经验:只有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
正如安妮·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凯勒学会阅读,并感受世界一样,徐斌老师也为一些视障人士打开了新的世界,在二十几年的电脑培训工作中始终如一,被大家称为“当代的莎莉文老师”。提起自己的工作,徐斌老师总是把“细节”挂在嘴边。小到询问视障人士是否需要喝水、是否需要上厕所,大到培训课上日常陪练工作,志愿服务需要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当中。
“曾经有一位美术系的大学生,突然失明导致她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变。”徐老师讲起了自己的学生的故事,“后来她在我们这里上了三个月的课程,回家以后,开始自己上网、写文章,重新找到生活的起点,现在在一家外资银行做客服。”
在徐老师的团队的帮助下,慢慢开启新生活的视障人士还有很多:从使用老年机不方便出行,到主动买下智能手机学习网上预订服务;从学习简单的五笔输入法到写剧本、写无障碍电影的台词,每一位视障人士的故事都让徐老师看到了继续坚持的信心。
04
助力全民阅读
需要更多年轻力量
浦东图书馆发起的文化助残志愿项目,不只是课堂上的培训,还有课前课后的照顾与帮助。“当服务对象走进距离图书馆最近的地铁站的那一刻,志愿者的服务就开始了。”据徐老师介绍,在浦东图书馆旁边的锦绣路站会有“出行志愿者”护送视障人士安全抵达馆内,入馆后又有“保安志愿者”帮忙倒水,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助教老师手把手地训练,整个项目的实施会对接到很多愿意主动帮助的志愿者。
工作量大,需要注意的细节多,这样的情况下,人手力量足够吗?
徐老师用“反哺”来解决人手问题,“团队中很多都是我们往期的学员”,有很多视障人士自己学到知识、掌握能力之后,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助人自助。
“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提倡读者朋友、青少年朋友参与服务。”唐老师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岗位,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生活、学习技能。比如“黄鹂在行动”项目,不仅开放了本馆的一些岗位,同时也开放了南汇分馆以及陆家嘴两个分馆的岗位。再比如“图书小管家”项目,与一些街镇图书馆合作,将岗位开设到学生的家门口,让他们能够更方便的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
无论年龄性别、来自何方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服务
“让所有人在阅读中获得温暖与幸福”
是每一位志愿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