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借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很多未成年人拓展了认知、增长了本领。网络丰富了生活,方便了学习。但不可否认,网络也有弊端,如沉迷网络可能会让未成年人染上恶习、抛弃学业、甚至走向犯罪。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安全上网、健康上网,预防未成年人网络违法犯罪,闵行区各学校积极开展筑牢网络安全防护的法治教育活动。
网络安全法治微课堂
闵行区检察院潘奕辰检察官(学校法治副校长)和市检察院一分院金颖晔检察官分别用一个个鲜活的网络犯罪案例,以案释法,告诉同学们如何避免网络侵害、网络诈骗,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云端打卡护成长
针对居家学习时期的网络安全隐患,各学校利用班会、休业式等时机开展了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活动,结合现实中的案例,为学生开展了深刻的网络安全知识渗透,为学生暑期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 上师三附小
▲ 闵行三中
▲ 浦航实中
▲ 平阳小学
▲ 文来实验
▲ 上戏附校
学生感悟:
01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便于大家查阅各种信息和资料;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和危害。因此,我们在使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要注意控制好上网时间,不要长期沉迷于游戏;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网络语言,对自己的话负责;提高安全意识,不浏览非法网站,不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少年。
——七宝实中九2中队
02
我觉得青少年平时应该在家长、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上网。要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区别,不要模仿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良活动。网络是虚拟的,随意模仿虚拟世界里的暴力、凶杀、恐怖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构成违法犯罪。同时我们要注意保护隐私,不在交谈或个人资料中轻易泄露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总之,要合理上网,安全上网。
——七宝实中九3中队
通过法治教育课,同学们懂得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是有法治底线的,要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提升网络素养,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争做文明上网、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
网络安全●假期防骗
加强自我防范·提高防骗意识
图片
请谨记以下预防措施↓↓↓
网络购物安全
●网络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实施诈骗。
●低价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刷网评信誉诈骗
不法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店高价购卖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钱款。
预防措施:
不贪小便宜,一分价钱一分货。购买物品时无关紧要的信息可以不填写。不轻信任何网络赚钱的方式,牢记网络兼职刷单就是骗。
网络游戏安全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
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有些商家发布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部分案件中,骗子让受害人提供游戏账号和密码、登录服务器区域、登录手机系统,最后通过登录被害人游戏账号,冒充该受害人,诈骗其游戏内的其他网友。
●网路游戏代练诈骗
升级代练游戏账号。借助各类平台,发布大量虚假广告,称可以低价代练游戏账号,诱使那些急于求成的受害人,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交给对方,并要求受害人先支付一部分费用,骗子收到钱款之后,再把受害人游戏内的装备、游戏币等洗劫一空。
预防措施:
去正规交易平台,并尽量减少交易次数,不轻信商家的话语。交易之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有时他们甚至会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来达到欺骗目的。
预防措施:
一定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信息,不要向陌生人透漏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等情况;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平台网址链接;不要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