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伴着暑期的脚步悄然而至,为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让辖区内青少年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科学、文明、安全的暑假,青浦区教学实践中心精心统筹谋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骨干教师设计开发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开启了2023年青浦区青少年的暑期实践之旅,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精彩的活动吧!
活动回顾一
学习二十大 安全“不放假”
青浦区“上善实践营”
学生校园救护队出征啦
2023年6月28日—29日,由青浦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区教学实践中心承办的青浦区“学习二十大 安全‘不放假’”——“上善实践营”学生校园救护队成立仪式暨风采展示活动在区教学实践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区内初中学校的40名“上善实践营”学生校园救护队成员参加活动。在成立仪式上,安全营员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校园地震模拟救护演练,分享了“少年急救英雄——盛晓涵”的故事,在场的领导们为营员代表颁发了上海市红十字会培训证书、授旗并提出了希望。当营旗高高飘扬、铿锵有力的誓词响彻会场时,青浦区“上善实践营”学生校园救护队正式出征啦!
在随后两天的风采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场馆参观、讲座辅导、技能强化、科普体验、实训考核、帐篷搭建、自理一餐等专项学习,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救护能力,为生命筑起安全的长城。
访——特色场馆
在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先后参观了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红十字防灾避险场景体验基地等场馆,在还原生活的真实场景中,沉浸式学习公共安全知识。
听——专家讲座
上海市委宣传部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基层优秀宣讲员,青浦区委宣传部、组织部宣讲员赵培民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踔厉奋发 砥砺前行》的微讲座,学理二十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时代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根本遵循与实现路径。
练——救护技能
虽然学员们都是校园救护队中的佼佼者,但老师们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红十字专业师资的标准对学员们的技术动作进行了进一步指导,包括救援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引入,使得学员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探——现代救援
紧急救援是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必要行动。无人机系统以其响应快捷、机动灵活、安全高效等特点,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紧急救援现场。学员们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观看了无人机水上抛投救援的实例演示,亲手体验了无人机穿越飞行飞驰电掣的感觉。
测——实训考核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紧急救护时,准确的判断和规范的操作是成功救援的基石,而严格的实训考核,是对一名救护队员技术和心理的高度把关。在考核现场,学员们铆足一股劲,只为得到评委老师的欣然肯定。
筑——支帐建篷
搭建救灾帐篷在救灾抢险、转移安置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队员们热情高涨、分工明确、协作有力,拉伸、撑杆、拉布、固定等动作要领一气呵成,最终支起了一个个大帐篷,提升了团队之间应急救援的合作能力。
劳——自理一餐
对于当今城市里的孩子,用土灶做饭可是个新鲜活儿。在自理一餐课程中,十个学员为一组,男生负责生火、洗菜、切菜,女生负责包饺子、煮菜饭,大家干得热火朝天,额头上豆大的汗水直冒,依然抵挡不住劳动的热情。“有了这样一次经历,即使有一天身处野外,我也可以试着架锅煮饭了,这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啊。”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并纷纷讨论起自身感受来。
享——人然合一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歌词中所描述的场景。活动中,学员们坐上竹排,与成百上千只黑天鹅亲密接触,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活动回顾二
七彩课程,护航暑假
“劳动砺心智 实践促成长”
2023年赵巷镇学生暑期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
2023年7月14日—18日,由赵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赵巷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青浦区教学实践中心联合组织的“劳动砺心智 实践促成长”2023年赵巷镇学生暑期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教学实践中心专场)在教学实践中心火热进行中。
教学实践中心的老师们精心策划,开设了适合亲子活动的一系列公益课程,以充分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通过“非遗” 技艺和现代技术体验等内容,锻炼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无限魅力,以七彩课程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植物拓印》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孩子们将植物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列,用锤子持续不断地敲打树叶,一片片印在方巾或布袋上,呈现植物叶片的形状。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心声。亲子活动中,孩子们在家长的鼓励和指导下挑战各种大胆独特的搭配和创造,尽情释放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参与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通过亲子间的密切配合,充分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沟通和共鸣。
《“非遗”竹编画》
认识家乡的乡土资源——竹编。以竹篾为原材料,通过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等形式,完成一副手工竹编画的制作。
课程中同学们知道了竹编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以及传承意义,并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旅。大家将彩色竹篾横向纵向交叉编织成正方形,一幅幅彰显爱国主题的竹编画在孩子们的巧手翻飞中陆续诞生,同学们在感受到竹编艺术一经一纬、千丝万缕的精妙之余,还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为青少年红色精神和“非遗文化”的传承焕发了新生机。
《掐丝珐琅》
采用传统工艺美术手法绘制图案,用铜丝掐成各种花纹作为画面轮廓,配以天然的矿物质釉料填充在花纹内,使色彩丰富饱满,具有极强的立体效果。
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同学们耐心细致地体验掐丝珐琅的制作:调制彩砂、线稿掐丝、刮刀填色,指尖上的“非遗”艺术一一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美,大家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爱上掐丝珐琅工艺,也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收获颇丰。
《无人机科普与实操》
无人机科普与实操课程涵盖无人机科普知识、编队飞行和操作实践的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青少年无人机装配、调试、操控的能力。
课程带领青少年走进“无人机科普小课堂”,讲解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展示无人机的多种类型、构造以及控制程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幕幕操作,激发了同学们对无人机的探究欲望,并在期待已久的动手试飞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在感受到前沿、智能的科技魅力的同时,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逐梦蓝天、向往科技的种子。
伴着蝉鸣吟唱,和着鸟语花香,色彩斑斓的实践体验和劳动课程,在未成年人的心中播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为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注入了新动力,帮助青少年做到劳逸结合,身心和谐,提高其学习和实践能力,丰富了情感体验。教学实践中心也将继续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悟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