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2-08

快来投票啦!“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

来源:
上海发布

“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8月19日启动啦!经各基层单位踊跃推选,46个先进典型成为候选人(团队)。

现诚邀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络投票,推选您心中的“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即日起至8月25日,您可以登录相关网站或专题页面,从46个候选人(团队)中,选出您心目中的10位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具体参与方式及候选人(团队)简介详见↓

活动简介及参与方式

“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第十一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等承办,以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时间周期内,本市涌现的事迹突出、精神可嘉、社会认可、影响广泛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为推选对象,经各基层单位踊跃推选,共46位先进典型成为候选人(团队)。

本次推选活动参与方式为网络投票,时间为8月19日至8月25日。请您从以下46个候选人中,选出您心目中的10位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1.您可以登录东方网“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专题,文明上海网、上海社会宣传网、“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红途”平台等了解候选人信息,获取投票链接。

2.您也可以在点击链接,为“感动上海”候选人投票。

2022感动上海候选人(团队)介绍

01 王文成

pic_001.jpg

王文成,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班班长。他投身电力工作一线整整40年,始终战斗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区域,坚守“让浦东亮起来”的梦想,记下整整17本工作日记,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日常运维抢修中他身先士卒,高温天、台风天值班一次不落;奥运、世博保电重大任务中,他卷起被子住进变电站;疫情期间,他驻守电站70天,确保电力稳定;7月以来,浦东电网最高负荷七次破记录,他带领班组不惧高温、全力保障。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个人、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等。

02 王晓珺

pic_002.jpg

王晓珺,女,汉族,198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她针对全市通办的200余个项目,探索了“王晓珺工作法”,优化了服务流程和环节,提高了办事质量和效率,创造了基层公共服务模式样板。她试点探索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示范店,首创“五个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线下大厅受理区,新建线上办理导引区,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中心年均受理量超过12万件,居民满意度评价平均99.83%,在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评估中名列第一。曾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静安区优秀共产党员等。

03 朱文雅

pic_003.jpg

朱文雅,女,汉族,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二社区居民。在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岗位退休后,她婉拒多家医药公司邀请,投身社区志愿工作。作为百姓宣讲团、道德讲堂成员,她积极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医疗健康志愿者,她为社区居民开设养生保养、卫生科普、青少年健康系列主题讲座,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她牵挂社区独居老人,先后与四位老人结对,经常上门走访、问寒问暖。疫情期间,她报名成为抗疫志愿者,为社区防疫贡献力量。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八红旗手、嘉定区优秀志愿者等。

04 刘苗

pic_004.jpg

刘苗,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管理着1383户、3600多人居民区的“兵支书”,他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疫情期间,他带领居委干部留宿办公室,全天候服务社区,通过施行党建引领下的“楼组分类、项目分解、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切实做到了社区战疫忙而有序、繁而不乱。4月5日,刘苗和被急召返岗医护人员的电话录音让无数网友“破防”,大家纷纷为有担当的“刘苗式”基层工作者点赞。曾获个人“三等功”四次,标兵士官、优秀思想工作骨干、世博安保先进个人等。

05 关立平

pic_005.jpg

关立平,男,汉族,196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车队驾驶员。2013年,他曾帮助邻居家救火,徒手将燃烧着的液化气罐搬出房间,导致自己大面积烧伤。他爱岗敬业,刷写行车10年无事故、无违章,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纪录,从未延误运输任务。疫情期间,他以“哪里有需要,就冲到那里”的精神,承担了小区环境消杀、核酸检测及疫情防控巡逻等工作。他还常年坚持义务献血,总量超4000CC,并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06 孙礼钢

pic_006.jpg

孙礼钢,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二级警长。他以“三长合一”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优化200余个小区监控点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次;用“三心”关爱社区老人,建立“望闻问切”独居老人帮扶工作法,自创独居老人走失快速响应机制和智能预警模型,实现辖区内老有所依;用“三聊”秘诀筑牢反诈防线,创建上海首支“百人反诈宣传队”,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接报既遂数连续3年下降。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

07 吴明峰

pic_007.jpg

吴明峰,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石湖荡派出所社区民警。他秉持“老黄牛”精神,深耕社区工作20多年。2021年,他调任住户一万余人的大型动迁安置小区——恬润新苑社区民警,为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多发等难题,他添加了六七千名居民为微信好友,集合网格长、协管员等平安治理力量,一年内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疫情期间,他帮助居民解决“菜篮子”“米袋子”“药罐子”等棘手问题,上门关怀孤寡老人、残疾人等30余户,配送药品、送医转运40余次。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松江公安分局个人二等功等。

08 张小仁

pic_008.jpg

张小仁,男,汉族,195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崇明区向化镇向化村村民。30年前,原本生活并不富裕的张小仁主动将曾经收养妻子4年的孤寡养父接回家中,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赡养老人直至今日。如今,老人已96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他的饮食起居全由张小仁照料。这段跨越血缘关系的“父子情”已然成为了当地一段孝老爱亲佳话,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亲友四邻树立了榜样。入选中国好人榜,曾获2017-2019连续三年“向化镇向化村优秀党员”等。

09 张文强

pic_009.jpg

张文强,男,汉族,198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网约送餐员。从事外卖骑手工作5年来,他发挥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成为每月能跑2000单、连续15个月零事故的“王者”蓝骑士。他秉承“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一位点餐者”的理念,在送好外卖同时,还常帮顾客代购物品、取送快递、扔垃圾,用凡人善举传递城市烟火气。疫情期间,他担任“蓝骑士退役军人抗疫突击队”队长,主动揽下医院、隔离点等高风险场所送餐任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等。

10 张玉霞

pic_010.jpg

张玉霞,女,汉族,1980年7月出生,民革党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她10余年来接待超过15000名受援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00多起。为更好服务聋哑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手语、考取心理咨询师资质。成立了“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为数百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积极投身法治宣传,组织青年少维权讲座进校园、老年人普法讲座进社区。她还参加多个普法节目,因专业而犀利的风格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小张律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等。

11 张永兴

pic_011.jpg

张永兴,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群众,宝山区月浦镇乐业四村居民。在妻子与自己先后患癌的境况下,他因居委和邻里的关爱产生了回馈社会的想法,通过免费修伞表达感恩之心。修伞的方法靠自学,修伞的工具靠女儿网上购买,修伞零件靠废物利用,7年来,他免费修伞近2万把,默默守护着周边居民的“下雨天”。在驻守工作室之余,他还每月参与月浦公园便民服务,向学校、阳光之家、社区党群中心、地铁站、公园等场所捐赠2000余把修复如新的无名伞,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伞王”。曾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今日头条正能量助人者等。

12 张华

pic_012.jpg

张华,男,汉族,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上海局上海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工班长。他长期扎根高铁运维一线,从事动车组调试和技术革新工作,创造了零差错调试动车组500余列的记录,曾在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个人全能第一,被誉为高铁安全运行的“守护者”。作为上海局首位动车组调试带头人,他领衔完成了长三角首列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高级修自主调试任务,打破技术壁垒,业内首创了高铁车辆“单元级”调试检修新模式。率先攻克30余项关键部件核心技术,获国家专利24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13 陆科肖

pic_013.jpg

陆科肖,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崇明区新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一级消防士。他先后参与各类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3000余次,救助被困群众260余人,是队里的“活地图”“多面手”。17年来,他主动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帮助8名贫困学生顺利考上大学。疫情期间,他入驻国展方舱医院和复兴馆方舱70余天,平均每天进舱10小时以上,开展消防巡查检查100余次、消防安全培训320余次、帮助群众62次。曾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十大申城消防卫士等。

14 陈军

pic_014.jpg

陈军,男,汉族,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高级技能专家、焊接教练。他曾参与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二期等核电工程建设,先后参与了20多项科研课题的焊接实施,组织完成了50多项焊接新工艺开发、新材料焊接,解决了多项焊接工程核心难题,对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华龙一号核电主管道焊接施工作出重要贡献。由他培养的600余名焊工遍布世界各大核电项目,是名副其实的“工匠导师”。曾获核工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上海工匠”。

15 陈林根

pic_015.jpg

陈林根,男,汉族,196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苦心钻研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创新引领双孢蘑菇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了江南地区技术含量最高、栽培规模最大、产供销渠道最完善的智能化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年产双孢蘑菇1万吨,占上海市场供应的90%。带动8户菇农通过产业化种植共同致富,解决周边100多名农民和40多名残疾人就业问题。疫情期间日均向上海市区供应新鲜双孢蘑菇30吨,用5天时间突击完成了静安区42.5万单的蔬菜保供。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

16 武银屏

pic_016.jpg

武银屏,女,汉族,195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北小区居民区党总支第二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一段短视频《70岁老人的方舱声音,全程沪语听哭了》在网上迅速刷屏,“二舅妈”武银屏阿姨突然成了网红。她作为志愿者奔走在防疫一线,不幸被感染。进入方舱后,她继续报名担任志愿者发光发热,照顾身边更年长的感染者,用心开导情绪低落的病友,成了方舱里的“老宝贝”。短短5分钟的诉说,武阿姨的积极乐观和为人着想,打动了上海市民的心。

17 范小红

pic_017.jpg

范小红,女,汉族,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她从事医院管理工作近20年,在强化医院党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改革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她数十次远赴偏远、高海拔地区开展医疗帮扶,免费手术救治700余名贫困先心病患儿。2020年,她作为上海援鄂医疗队唯一女领队,带队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最后一批关舱返沪。大上海保卫战中,她牵头组建多学科重症救治团队,实施“院前72小时沉淀气泡管理”,坚持“一人一策”综合化诊疗原则,身先士卒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

18 周汉康

pic_018.jpg

周汉康,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他用“四个最严”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公司至今未发生过一例食品安全事故。首创“智能化大豆浸泡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建立豆制品行业标准贡献力量。成立“周汉康至诚工作室”,实现公司零重大失信行为,零重大失信投诉率。疫情期间,他带领员工坚守110天不离厂,积极组织防疫和生产,坚守不涨价、不降低食品安全的原则,供应豆制品套餐近150万份,服务全市6000多个小区,覆盖近120万市民。曾入选中国好人榜,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

19 孟庆功

pic_019.jpg

孟庆功 ,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商飞公司CR929副总设计师、复材中心副主任。他是三款国产民用大飞机——ARJ21、C919、CR929的主设计师之一,带队突破了国产大飞机设计的一系列难点。为完成难以突破的ARJ21舱门取证,他带队远赴国外,连续一周坚守试验现场,圆满完成3项共计32个工况试验。疫情期间,他把大飞机人“两透一控”质量管理要求应用在防疫中,编写社区防疫工作方案,守护社区居民安全。他在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中冲在一线,还垫资7000多元为孤寡老人购买生活物资和药品。在连续奋战25天后,突发疾病不幸离世。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

20 胡必杰

pic_020.jpg

胡必杰,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他潜心执医三十余载,听党召唤,为民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担当。在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埃博拉病毒等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治战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全国、上海两级医疗救治组专家,他首批进驻公卫中心,一肩挑起感染、感控两大难题,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做出贡献。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团队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

21 种晓兵

pic_021.jpg

种晓兵,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致公党员,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疫情期间,他连续60多天奋战在物流、门店、总部等抗疫保供第一线,统筹协调公司资源力量,全力做好托底保供工作。累计向街镇社区、集中收治点等提供超过150万份应急保障物资,供应“市民礼包”近300万份、“宅家套餐”130万份。协调联华上海区供应米面、蔬果、肉类、水产、蛋奶及其他重点民生单品累计35180吨,日均供应480吨。积极落实浦东地区对口保供,向三林镇等重点地区累计提供20个保供组合。

22 袁红艳

pic_022.jpg

袁红艳,女,汉族,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红艳山鸡孵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海欣灏珍禽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她是中国雉鸡养殖行业领军人物,带领当地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发家致富,攻克多个技术难题,获授专利10余项,打造了广受消费者认可的雉鸡“免检”品牌。她带领的合作社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兵示范社”。她作为国内和亚洲唯一代表参加世界山鸡养殖大会并作主题报告,培育山鸡飞出国门。曾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提名、上海市百名优秀创业女性等。

23 袁婷婷

pic_023.jpg

袁婷婷,女,汉族,197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嘉定南区党支部书记、嘉定第四加油站经理。她在加油站一线服务23载,从外来打工妹成长为优秀企业管理者,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书写了一名女性基层劳动者的励志传奇。她以扎根一线不畏难的拼劲打造行业标杆站,以倾情服务的真情扮靓最美服务窗口,提升了上海服务的形象。坚守为国加油的初心,在战疫中全力担当保供保障责任,以热爱上海服务市民的赤诚,千方百计办实事、解民忧。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

24 黄文焘

pic_024.jpg

黄文焘,男,汉族,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他致力于大型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研制了电力推进惯性变频控制器等5类核心装备,填补了我国舰船控制领域高性能装备空白,支撑了相关高技术船舶在全球海域执行复杂任务。他主持研发的大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协同优化与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艘高技术舰船,解决了相关电气关键装备“卡脖子”难题。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获批创建上海市首个综合电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25 黄雪辰

图片

pic_025.jpg

黄雪辰,女,汉族,199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花样游泳队副教练。她是中国花样游泳的领军人物,两次退役、两次响应国家队“召唤”复出,始终坚守“为国争光”初心,书写了中国花游事业的传奇。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作为奥运“四朝元老”、31岁“妈妈选手”的黄雪辰搭档孙文雁,再次为中国队拿下银牌,以个人6枚历届奥运奖牌的佳绩完美收官。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树立了良好的上海体育人形象。曾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体育事业卓越贡献奖等。

26 黄薇

pic_026.jpg

黄薇,女,汉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她长期从事多基因疾病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导团队紧密结合临床诊疗需求,开展“精准医学”转化研究,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肿瘤核心数据库,开发了十余项肿瘤伴随诊断技术和产品,造福患者。疫情期间,她带队驰援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线成立临时党支部,连续奋战两个月,共完成约45万管核酸样本检测工作。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30余项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

27 韩颖

pic_027.jpg

韩颖,女,汉族,1980年4月出生,群众,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盲人)。2016年起,她带领团队为盲人制作无障碍电影,创作解说词400多万字,制作电影300多部,通过数字渠道推送至全市社区,还原了数以万计视障观众耳边的电影世界。发起“小桔灯”助盲公益项目,为盲人提供规范的导医服务,日常导诊服务10万余人次。发起“无障碍电影进特校”爱心活动,为全国十八个省市特殊学校的孩子送去无障碍电影,受益学生两千余人。曾获全国自强道德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入选2019“全国好人榜”、2018年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

28 曾令平

pic_028.jpg

曾令平,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群众,上海建亿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仓库管理员。2021年9月5日,曾令平居住的奉城镇三角洋居委一户人家发生了火灾,听到呼救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徒手从楼房外墙爬至4楼,将一名小女孩毫发无伤地救出,被群众赞誉为“蜘蛛侠”。他舍己救人的事迹先后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疫情期间,他又主动报名紫苑街卡口的岗亭志愿者,以身作则严格落实卡口值守管理,将“家”搬到了岗亭,每天吃、住都在岗亭里,用实际行动牢牢守护住了“家门口”的防疫安全。曾获上海市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29 富小青

pic_029.jpg

富小青,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化集团仪表技能大师、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仪控中心首席技师。他在一线工作30余年,从一名基层学徒工成长为央企首席技师,凭借过硬本领解决生产故障、仪表难题57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获得厂处级以上荣誉40余次。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工程师,他远赴希腊开展火炬保障工作,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解决多项难题,确保火种顺利采集并安全运回中国,圆满完成了这次“不能熄灭的任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

30 霍白

pic_030.jpg

霍白,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第五党支部委员。他创立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20余年来,坚持不懈宣传愚园路历史风貌区文化,累计志愿讲解服务近万小时,被称为愚园路上“行走的历史书”。培育300多名红色印迹“小小讲解员”,推出“岐山文化岐山人”品牌教育课,创立“风华合唱团”,主讲《愚园路上的红色新生》等情景党课,用心用情宣传红色文化。疫情期间,他担任党员志愿者突击队长,积极协助居委干部、医护人员开展防疫工作。曾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最美家庭、上海市优秀党员、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

31 “一网统管”研发运营团队

pic_031.jpg

“一网统管”研发运营团队,2018年5月成立,隶属于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支由58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的团队,专业涵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运营管理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牵头研发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自主研发“电科•海石”国内首个城市级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团队还研发了2022北京冬奥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冬奥会提供“硬核”支撑。曾获第三届进博会优秀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20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等。

32 “中欧班列—上海号”东方丝路班组

pic_032.jpg

“中欧班列—上海号”东方丝路班组,成立于2021年,现有成员18人,隶属于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2021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成立班组,仅用41天顺利开出首列,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2021年10月,为放大进博会效应,首班从德国汉堡出发的“中欧班列-进博号”抵达上海,一个月内实现双向对开。疫情期间,班组坚持场站值班并增开线路,稳固产业供应链“大动脉”。今年7月,班列月开行6列,开行频次破纪录。班组保障“中欧班列—上海号”不断前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增添动能。团队曾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33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研制团队

pic_033.jpg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研制团队,2011年成立,隶属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六号改”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固液捆绑、发动机健康诊断、无人值守等关键技术,使该型火箭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智能化等特点,推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团队克服了低温严寒的艰苦环境和保障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测试准备工作,最终实现了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

34 6•28公交事故见义勇为群体

pic_034.png

6•28公交事故见义勇为群体,是在一起突发事件中忠于职守、见义勇为的8名市民。6月28日上午,浦东新区惠南镇突发一起公交车滑入河道事故,公交车驾驶员王国春行驶中身体突发不适,迅速告知乘客们下车,而后陷入昏迷,车辆向前滑入河道;另一公交车驾驶员连福惠在车后拼命追赶,试图拉下手刹制停车辆;热心市民周振魁、外卖员杨飞、公交公司钟振龙、潘华伟、张华等相继跳进河中进入车厢救人;美团骑手沈鹏赶至河边协助。事件中无人员伤亡,这是公交司机忠于职守、热心市民们见义勇为的共同结果。

35 上海广播“蛤蜊电台”团队

pic_035.jpg

上海广播“蛤蜊电台”团队,团队成员为上海广播电台90余名工作者。疫情期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根据方舱和隔离点抗疫需求,创新推出“守望相助•共战疫情——蛤蜊电台”。64天中,团队制作提供了116期特别节目,从心理健康、音乐文化、少儿教育等多个角度为方舱中的人们舒缓情绪、传递信心、送去温暖。团队还精心录制了130多个“蛤蜊讲故事”音频,陪伴孩子们度过特殊时光。节目送入国展中心、世博、临港等9个方舱和隔离点,通过方舱广播、阿基米德APP线上专辑等播放,覆盖受众超过600万,成为特殊时期的“暖心广播”、患者心中的温馨回忆。

36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保障团队

pic_036.jpg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保障团队,团队人数35名,隶属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团队建设了上海智慧教育平台,集资源汇聚、在线学习、教学应用、管理服务等多功能,截至目前已汇聚视频课13090节,总访问量超过2亿次,观看直播人次逾3180万,成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疫情期间,成立在线教学保障工作组,团队成员发挥敢打肯拼的精神,克服压力大、任务重等困难,从内容供给、技术保障等方面为在线教学平稳有序开展提供支持。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案例交流展示活动,促进线上教育经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

37 上海市救助服务突击队

pic_037.jpg

上海市救助服务突击队,1958年成立,隶属上海市民政局。这是一支以帮助滞留在本市的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亲人、回归家庭为己任的团队,他们把“帮你找到家”作为职业追求,成立“甄•爱”工作室,创新性地提出“甄别寻亲十二法”,为身份疑难受助人员查实信息、找到亲属近3100人次,2021年实现甄别成功率100%的历史性突破。疫情期间,他们为344人次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了救助服务。曾获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度上海市民政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38 上海环境固处公司医废收运团队

pic_038.jpg

上海环境固处公司医废收运团队,隶属于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疫情期间,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医废收运处置托底保障单位,团队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依托“一南一北一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布局,秉承“白+黑”模式和“定人、定时、定车、定路线”原则,积极应对医废和涉疫垃圾总量达正常状态下4.5倍带来的巨大考验,确保规范高效收运处置,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团队所在公司曾连续九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获“2020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39 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队

pic_039.jpg

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队,2022年4月成立,隶属于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大上海保卫战期间,这支由870余名全市各区青年组成的志愿行动队,聚焦“特殊药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等难题,搭建“社区和医院”“社区和药房”之间的直通车,充分发挥“快速、直达、灵活”的优势,优化和完善药品配送流程,将市民急需药、救命药直送患者。行动队连续作战40余天,总服务时长超过9000小时,行驶超过3万公里,累计帮助超过2万个家庭,用勇敢和热情,筑起了一道温暖“防疫线”。

40 上海厚天减灾救援青年志愿服务队

pic_040.jpg

上海厚天减灾救援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应急救援、科普宣教、赈灾慈善等志愿服务工作。在市有关部门的指挥调度下,相继参与2013年雅安地震、余姚抗洪、2014年鲁甸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等国内外重特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疫情期间,服务队冲锋一线,承担防疫消杀、物资配送、病患转运等工作。日常面向市民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自救互救技能培训以及示范演练,并与“东上海之声”合作开播“救灾今天厚天大讲堂”,累计受众达到120多万人次。曾获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

41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

pic_041.jpg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2016年成立,隶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们承担了超强超短激光(羲和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后续科研攻关任务,秉持“激光在我手上、家国在我心中”的羲和激光精神,团队建成世界首台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打破了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使中国在相关领域内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

42 巧手妈妈工艺坊

pic_042.jpg

巧手妈妈工艺坊,成立于2010年,是杨浦区妇联为扶持失独、无业、外来媳妇、外来务工者等困难家庭女性建立的公益社团,现已覆盖300多个居委会,为上千名女性提供公益活动阵地和居家就业机会。2021年9月,“巧手妈妈工艺坊”接到为北京冬奥会编织颁奖绒线花束任务,150多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阿姨妈妈们,运用传统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每天工作7个多小时,历时3个多月,精工细作、争分夺秒,一针一线地编织完成了4400束冬奥会、冬残奥会绒线花束。她们用一双双巧手,让海派技艺在冬奥赛场绽放,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贡献了上海“巾帼力量”。

43 老旧小区“战疫者”群体

pic_043.png

黄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也是上海旧改任务最重的城区之一,区域内老旧小区多、居住条件差、老年群体多,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战疫任务重、难度大。以丁敏洁、周洁、尹晓芸、江文强、邱定珠、林峰、张蔚、朱国栋、张理群等9位居委书记、社区干部挺身而出,带领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承担起服务群众、清零攻坚的重任,以忘我的投入和超乎想象的坚韧,战斗在大上海保卫战的“上甘岭”。他们是上海战疫期间基层干部的一组群像,是千千万万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一线人员的突出代表。

44 国家会展中心疫情防控专班

pic_044.jpg

国家会展中心疫情防控专班,隶属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团队人数50人。4月初,国展中心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成立专班,全力服务保障集中收治点,助力上海抗疫清零“加速度”。在严峻疫情面前,专班尽锐出战、科学运营,高标准完成环境维护、设备巡查、物资供应等协调保障工作。至5月31日关舱,国展中心集中收治点累计收治患者约17.5万人,超过上海本轮疫情全部患者的四分之一,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重要贡献。

45 普陀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

pic_045.jpg

普陀区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隶属于普陀区疾控中心。这个仅有30名成员的小分队,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不断发挥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展开了一场阻击疫情、围剿“新冠”的行动。他们闻令而动、不忘初心,用速度和激情诠释责任和使命,用专业和敬业一次次“跑赢”疫情,用热爱和坚守为一方百姓撑起免疫屏障,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积极贡献。曾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模范集体等。

46 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

pic_046.jpg

衡复风貌区保护建筑修缮班组,隶属于上海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是一支“用双手修缮建筑、用行动记录历史”的老建筑守护团队。班组现有成员22人,平均年龄37岁,他们懂施工图纸、善协调管理、会工艺工法,穿梭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坚持“螺蛳壳里做道场”,让武康大楼、淮海大楼、黑石公寓等一批承载城市历史的百年老建筑焕发新生,成为上海城市“绣花式”治理的经典案例。班组通过“传习工坊”传承传统技法,以老带新培养青年人才,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快来点击链接为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