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文明办通过在宝山区设立的“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展现各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2021-2022年度宝山区道德模范、2023年度“海上最美家庭”获得者,同时也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技艺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晓蓉老师。
她将为大家讲述自己与十字挑花相遇的故事,并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双手传承、守护着我们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善坊”系列访谈第二期,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吧!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她和“十字挑花”相遇了
念中学时,郑晓蓉在劳技课上接触到编织、钩针、缝纫、裁剪,自此对手工艺有了兴趣。不过彼时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绣娘”。2016年,刚生完二胎的她来到罗泾的婆婆家“坐月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作为教“十字挑花社团”的成员制作中国结的老师,接触到了这个特别的纹样。社团负责人告诉她,这个技艺不同于十字绣,挑制的纹样正面十字交叉,背面一字点状整齐排列,上下、左右两两对称,十分干净整洁。
随后,郑晓蓉被推荐参加了十字挑花技艺大赛,虽然当时对十字挑花概念不深,但她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再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十字挑花的基本针法和图形,最终摸索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并获得了二等奖。
2018年,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向郑晓蓉抛出的橄榄枝,她选择辞去了白领的工作,正式“入门”,将爱好变为了职业。2019年6月,她被评为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在这一年,非遗热度不断攀升:非遗进校园、在社区、市集活动、文化交流……她的工作日常排得满满当当。
“心中有形、眼里有活、手上有工”
飞针走线中挑制出不平凡的作品
不绷架、不事先在布上打样,所有的纹样全部是记在绣娘的脑子里,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抽象的纹样,制作者需要心中有形、眼里有活、手上有工,才能在飞针走线中挑制出不平凡的作品。
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罗泾十字挑花技艺是艺术向生活的延伸、生活向艺术的浸润,充满着生活美学的生命力。这一江南独有的隽秀和柔美,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承载着当地妇女对美好事物以及幸福生活的向往。
古老的民间技艺与现代的绘本相遇
演绎出了动人童话
2023年,由宝山区图书馆、宝山区作家协会、宝山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以罗泾十字挑花技艺为主要创作元素,出版了非遗绘本《金绣娘》。
《金绣娘》将传承了三百年的古老的民间技艺载于绘本——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以一种轻松、愉悦、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从能够走近、体验中国的“非遗”之美,孩子们能随着小绣娘的成长见证一个孩子是如何成长成有技艺、有耐心、有担当的“金”绣娘。一针一线的绣技不仅创造了美丽的绣品,淬炼成非遗技艺,也串起了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不变的匠心传承,串起了现代人对古人在遥远时空里的情感共鸣。
多彩的画面、跳动的字节,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突破,依托长三角阅读联盟成员馆,举办系列巡展,通过在社区、进学校开展绘本的分享、朗读等活动,使罗泾十字挑花技艺破墙出圈,有更多的人知道罗泾十字挑花并爱上这项传统而古老的技艺。
创新纹样、载体
多元化的传承让非遗“种子”播撒的更广
如何让非遗技艺更好地“活下去”?不仅有“热度”,更有人愿意“买单”?从实际来看,在传承中创新,融入生活和产业发展是关键。郑晓蓉也在不断尝试创新,比如在纹样上,从传统的、精简的、抽象的,朝着更具现代感的、更具象化的、更能为现代人接受的方向发展。
在一些能够被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使用的物件上增加“十字挑花”的纹样,如钥匙包、发卡、书签、优盘、扩展器等。载体改变后,罗泾十字挑花的“文创之路”越走越宽。如今,它还出现在了家具软装上,比如墙纸、灯罩、椅背、窗花等。
加快产品创新的同时,非遗“进校园”“在社区”也逐渐常态化、体系化。郑晓蓉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在罗泾生活、学习、工作的孩子和大人们,可以不会十字挑花技艺,但一定要知道十字挑花是什么”。
曾经的“偶遇”,一粒兴趣的“种子”在郑晓蓉的心里生根发芽,而后开花结果。如今的她也站在了讲台上,播撒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的“种子”。她希望,未来“十字挑花”的魅力的种子可以在更多的孩子们的心中扎根,通过她和“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增强文化认同,谱写文化自信自强新篇章。
原典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
《荀子·劝学》
释义
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必须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郑晓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坚持,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罗泾十字挑花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未来规划,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承人的担当和使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罗泾十字挑花技艺一定能够传承下去,并为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增添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