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5-10

结对共建启新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发展

来源:
文明徐汇

日前,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暨课题调研座谈会在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下,由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


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赵懿,市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处长周薇,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主任黄琴,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党委书记余新丽、副书记黑波,徐汇区相关委办局和13个街镇的分管领导,徐汇区全国文明单位代表,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深化合作、双向赋能的重要时刻。


640.jpg


结对共建启新程,双向赋能谱新篇


为更好发挥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主流价值中的载体作用,发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宣传、政策解读、资政建言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按照中央宣传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计划”部署安排,在市文明办牵头推动下,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开展结对共建。


活动伊始,徐汇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对共建情况进行介绍。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黄琴对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五年多来的阵地网络、品牌项目、资源整合等情况进行介绍,期待以此次区校合作为契机,推动高校优质理论资源广泛覆盖基层,并在理论传播、实践探索、思政育人、培训研修、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谈到,双方的结对共建是理论落地的“试验田”与思想创新的“智囊库”的结合,徐汇区是上海交大的所在地,多年来广泛合作,此次通过文明实践中心与马院开展共建,后续双方将围绕“开展理论宣讲、开展定制培训、搭建实践平台、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宣讲智库、总结经验成果”五大方面深度合作,让文明实践兼具“思想高度”与“民生温度”,真正实现“1+1>2”的融合效应。


随后,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黄琴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共同签署《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结对共建工作的正式启动。双方将通过项目化推进、机制化建设、品牌化发展的方式,共同推动高校优质理论资源直达基层,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在教育群众中引领群众。


640 (1).jpg


会上,还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导师团”,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市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处长周薇共同为导师团成员颁发聘书。导师团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将进一步发挥激活高校理论资源服务区域发展的效能,为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专业动能。


640 (2).jpg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践育人实效,双方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徐汇实践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汇实习实践基地”两大基地,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两个基地的成立,进一步夯实了区校合作基础,构建起产教融合的思政育人新格局,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640 (3).jpg


座谈交流谋发展,资源联动促提升


签约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课题座谈交流会。与会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分享思路、建言献策,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结对共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建议。


作为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汇地,徐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的文明实践成果。例如,龙华街道和龙华烈士陵园打造的“人民不会忘记”草地音乐会,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品牌;枫林街道的“闪亮妈妈”项目扎根基层,切实服务群众需求;天平街道的“红蕴天平汇新知”大讲堂持续传递思想力量;团区委举办的“交汇幸福”徐汇少先队周末半日营主题展,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活力;气象局宣教中心创新采用跨界直播形式,扩大了气象科普的传播范围;钱学森图书馆依托“面向‘华山’、背靠‘东川’”的优势,在思政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课程、教育、文化及学术资源;全国文明单位浦银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挥企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将积极投入文明实践公益服务和文明风尚活动倡导中。


座谈现场,区相关委办局、各街镇及全国文明单位代表普遍表达了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开展合作的意愿,期望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实践推进等方面强化协作。例如,共同开发更多契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项目,以更为生动、贴近实际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至基层。上海交大马院导师团成员代表也提出,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为徐汇区的文明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徐汇区丰富的资源亦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在座谈中提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应从人的角度为“人民城市”理念赋予更多精神内涵,在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推动中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本次结对共建,将进一步挖掘徐汇的资源优势,把徐汇区优质资源“串珠成链”,形成更多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品牌项目,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并将其转化为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640 (6).jpg


市委宣传部文明实践处处长周薇在交流中提出,此次结对共建行动,是上海市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的首次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核心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并高效服务,期待未来各方能够共同发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活各文明实践阵地的物理空间,共同谱写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徐汇篇章,力争将徐汇打造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结对的标杆范例。


640 (7).jpg


接下来,双方将以协议为纽带、基地为依托、导师团为支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协作,聚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首要任务,不断放大结对共建的文明实践“叠加效应”,为徐汇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