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上海市文明办文明乡风建设专题调研队伍,走访了宝山、金山和松江区的多个乡村。宝山罗店镇远景村的金色花田、塘湾村的积分超市,金山漕泾镇水库村的滨水工位,以及松江泖港镇胡光村的稻田艺术节等特色实践,展现出沪郊涉农地区正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乡村内在活力,也传承了乡土文化,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精神动能。
远景村“萌溪草堂”的萌宠互动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在宝山罗店镇远景村,文旅新业态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春季的“花神节”吸引十万游客漫步油菜花田,夏季的“葡萄节”让游客在果香中享受歌舞与电影。原本闲置的粮仓变身时尚咖啡店,不仅提供高品质咖啡,还开设手冲、拉花课程,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学习的新空间。此外,“萌溪草堂”的萌宠互动、“打工喵俱乐部”的公益撸猫体验,更是将“萌经济”与乡村文化巧妙结合,为村庄注入年轻活力。
胡光村乡村创客基地“HULA胡光里”
松江泖港镇胡光村借助“乡村+艺术”模式,连续举办两届泖田艺术节,在稻田舞台上开展文艺表演,推动农产品销售与乡村创客基地“HULA胡光里”的发展。这里不仅是咖啡休闲空间,更通过微景观设计、音乐演出和文化讲座,成为村民与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
罗店民俗画创研基地
文化传承让乡愁记忆焕发新生
文化传承是乡风建设的灵魂所在。宝山罗店镇远景村将有400年历史的王宅打造为“罗店民俗画创研基地”,举办民俗画节、公益书画班,让传统技艺走进百姓生活。罗泾镇塘湾村通过“十字挑花艺术工坊”和婉娥沪剧社,将非遗技艺与乡土故事搬上舞台,使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闻万泰” 酱菜市级非遗展示馆
金山张堰镇百家村通过特色展馆搭建文化传承平台。百家村新江南乡村振兴展示馆以“蝴蝶主题生命教育”为核心,构建“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三位一体模式,游客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标本、了解相关文艺作品,还能透过模拟生态箱见证蝴蝶孵化全过程。在上海金山酱菜调味品厂旁,“闻万泰” 酱菜市级非遗展示馆香气四溢,馆内详细介绍酱菜品类、制作工序与发展历史,游客可亲手制作酱菜,在味觉与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叶榭镇井凌桥村井陌花开植物艺术工坊
松江叶榭镇井凌桥村挖掘鲜花的文化价值,联合松江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意系,共建井陌花开植物艺术工坊。在这里,押花艺术——以处理后保持色彩与形态的花卉为素材的创作形式,被制成画作、项链等精美手作,游客可在体验区亲手创作,在陶冶情操中“打捞”时光记忆。此外,井凌桥村盘活老建筑打造的“福财小院”,天井里绿植、苔藓、砾石、流水构成的微景观令人心静,煮茶品茗、露天烧烤、夜晚观星等体验,让“慢生活”成为乡村文化的新表达。
治理创新与人才引进双轮驱动
文明乡风的培育离不开制度创新和人才支撑。宝山罗泾镇塘湾村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方式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漕泾镇水库村
金山漕泾镇水库村深谙“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通过吸引“数字游民”、联动高校,为乡村注入新鲜活力。水库村倾力打造数字游民国际村,提供民宿及游船工位、滨水工位、咖啡工位等特色办公空间,“数字游民图书馆”内的冥想室、茶室、培训室等设施,满足办公、社交、学习需求。这些“数字游民”还主动为村民开设短视频、英语等培训课程,助力村民接受新鲜事物。同时,水库村建设“水窠里·大学村”,推出5条研学线路及8堂实践课程,让高校学生走进乡村上“行走的思政课”;开展“全国联合毕业设计”项目,如“数字游民图书馆”便源自同济大学学生的设计,实现高校资源下沉与乡村建设双向赋能。
从宝山的文旅赋能、积分治理,到金山的人才引育、为老服务,再到松江的艺术融入、产业延伸,沪郊涉农区正以因地制宜的探索,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与“硬支撑”。如今,行走在沪郊田野间,看得见的是整洁村容、热闹市集,感受到的是文化温度、文明新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