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文明办通过在各区设立“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展现各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
本期节目邀请到宝山区“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林浩。他从一名平面设计师转型成为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在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同时,带领团队,用心血和行动坚守全面提升应急安全知识普及率的承诺。曾先后获得“宝山区青年五四奖章”、“上海海上搜救优秀志愿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提名)、“2023-2024年度宝山区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等荣誉。
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善坊”系列访谈第九期,围绕“用专业行动践行守护使命”这个主题,聊一聊林浩的故事。
“普莱德”:初心烙印在名字里
“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的名字,承载着林浩的初心与职业追求。这是英文“pride”的谐音,既代表自豪、团结,也暗含“狮群”的意象——就像狮群协作捕猎一样,团队能像狮群捕猎般紧密配合。由他亲手设计的狮头logo,每个字母分别对应着专业(profession)、责任(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奉献(dedication)、高效(efficient),这些准则成为团队每次出任务前的默念指引。“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墙面上悬挂的“上海市杰出志愿者”“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见证着他们的一次次的拼搏。
转型之路:从设计师到救援者
林浩的转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现实触动下的必然。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在电视上看到志愿者们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赶往灾区的画面,那种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第一次觉得“做些什么”比“设计什么”更有分量。此后,林浩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搜救,从“兼职”逐渐深入。真正的转折点是2013年雅安地震,一位救援人员就在他身边不幸牺牲了。这份无力感让他深刻认识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得有更丰富的救援专业知识。于是,他辞去了做了多年的设计师工作,把所有时间投入到救援知识学习中。结合上海地势最容易面临的灾害威胁就是台风与强降雨引发的内涝,所以洪水救援、水域搜救就成了他的主要方向。他前后8次去台湾学习水域救援相关体系,回来后又对这些技术进行推广传播,如今“普莱德”的急流救援设备有了全方位的提高。
理念升级:从“救”到“防”的守护
林浩认为救援是最后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懂得“怎么防”。他牵头成立“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一边参与专业救援工作,一边将重心放在安全宣教上。通过实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编撰了青少年应急安全课程近80套,初步建立起来一整套的未成年安全教育体系。截至目前,他们已在全市开展防汛、防火、急救、防溺水等公共安全课程约3000场,在宝山区暑托班的安全课程就排了近600节,去年单是杨行镇福地苑一居小区,就为未成年人开设58节安全教育课程。二十年设计师的历练让他能够转换视角,挖掘事物的本质,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去重新呈现事物的样貌,特别设计了“安平”IP形象,策划古风安全主题系列推演桌游《安平司辑事录》,用新颖的方式科普安全知识。
开放共享:专业服务惠万家
林浩秉持让更多人受益的理念,免费开放课程视频、PPT等资源,他根据专业救援抛绳包原理设计的“救生宝瓶”,公开制作图样,不申请专利,推动青少年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可参与的公共机制。“普莱德”借助借政府采购服务开展惠民工作:在“上海公园游乐设施服务指导项目”中,对上海市直属公园做安全评估、拍宣教片、组织活动,提升安全管理与公众意识;针对宝山区老人推进“期安颐养,暖心守护”项目,完成老年应急宣教及养老机构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大家学”项目中,参与建设4个街镇教学点,开展直播、演练指导及培训等。这些专业服务获认可,形成长效影响力,让安全知识和服务惠及更多人。
从图纸到防线,林浩用时间完成蜕变。“普莱德”的每场救援、每次宣教,都在播撒安全种子。他用行动诠释:真正的“pride”,是让更多人学会守护彼此。这份坚守,仍在续写。
原典:“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出处:《荀子·修身》
释义:身为君子,应该去做那些虽然劳累,但是可以心安的事,应该去做那些虽然利益少,但是符合道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