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上海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沪上志愿坊”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驻点行动,在全市建设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成立一支汇聚全国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队伍,举办一系列主题沙龙,形成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范例。
此次,推出上海市闵行区的实践范例《闵行:全域文明、全民实践,汇聚发展磅礴伟力》。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们第一次听见了来自太空的中国声音,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来自太空的中国画面……遗憾的是,受制于技术条件,神舟五号飞船升空200秒时,地面接收图像出现了卡顿、花屏。但是我们没有气馁,一代又一代测控通信团队顶着强压,奋力向前。不知道在实验室经历了几个通宵达旦……不知道忍受了多少次失败。我们的测控通信团队经历了29年攻关、三次迭代升级,终于实现了全景高清的舱外摄像机,以及相当于我们地面5G通话体验感的话音处理器。有了这样的产品,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实时看到震撼的高清太空大片,不仅如此,我国的天宫课堂也在全世界响彻云霄。”这是来自第一届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上一名“95后”航天新人刘佳凝的讲述。
近年来,闵行区依托“闵理+”文明实践特色品牌,以阵地为主要平台载体,以宣讲为主要形式手段,让“亲历者”“实践者”“思想者”讲述身边事、带动身边人,积极推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闵行人的日常行为。他们贴近群众讲理论传思想,结合实际讲故事释道理,身体力行讲文明树新风,生动诠释“全域文明、全民参与”的目标理念,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汇聚起闵行发展的磅礴伟力。
让每一处阵地都变成孕育文明实践的沃土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文明实践是需要培育的,而每一处阵地就是一片孕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沃土。
截至2023年10月底,闵行区共建成并投入使用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文明实践分中心、560个村(居)文明实践站;特色阵地不断拓展,着眼人口导入大区特点,探索人群全覆盖的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园区、厂区、商务区等地,创新打造力波1987精酿啤酒体验馆、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等171个文明实践“益空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在闵行的每一寸土地上。
闵行区还注重“文明实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嵌入公园、社区等生活空间,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例如新虹街道在全市首创的文明实践公园,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为主题,推出“红色密码本”“重走长征路”“文明微枢纽”等沉浸式、互动式的理论学习项目,先后优化布置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学习板块,有宣讲、有交流、有互动,让市民群众在游园中就能听到、看到、学到党的创新理论。
让每一位闵行人都成为文明实践的种子
文明实践是众人之事,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员、播种机。闵行区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辖14支街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及区级机关志愿服务队、“青春闵行”志愿服务队、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等27支区级职能部门服务队。持续激活各方志愿力量,培育壮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成立“闵理”宣讲志愿服务队、“救在闵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五彩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积极发动区域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本地居(村)民等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不断吸纳更多人群加入。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区共有注册志愿者72.6万余人、注册团体2241支,真正体现出全民参与。
一个个文明实践志愿者就如一粒粒种子,让文明实践之花开遍浦江两岸。吴泾镇持续放大“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溢出效应,志愿者接续传承“捞杆精神”,队伍从一支、二支扩大到32支、547人,成为“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的示范项目。江川路街道依托“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建设成立志愿服务联盟,将分散在沿线区域的“江理传诵”“农耕文化展示”等特色活动项目有机串联,形成文明实践风景线。浦江镇苏民村村民、“沪谚”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曙明常年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沪谚普及公益活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区委老干部局发挥“五老”优势,成立“银龄宣讲团”,开展四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
今年5月,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启动开展“文明实践在闵行”——第一届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海报、专题视频、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寻找每一个会说“理”的闵行人,汇聚更多“民间”宣讲“达人”,让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更受欢迎,讲述身边好人故事更有活力。千余名市民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报名参赛,选手涵盖社区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巾帼青年、白衣天使、企业职工和司法从业者等各行各业。
让文明实践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
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闵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在文明中开展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文明”,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一方面,传播党的声音注重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开展闵行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围绕学习阅读、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文化演艺、实事惠民五大行动,累计开展活动1364场。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联动建立教育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卫生健康、敬老助老等11个文明实践重点服务平台和27支职能部门专业志愿服务队,将贴心服务送达百姓身边。区人社局“社保知音”政策宣讲志愿团聚焦就业、劳动关系、人才政策等民生问题进小区、进单位、进工厂;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愿益同行”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将社区养老服务政策送到老年人家门口,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坚持为民惠民,实现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精准对接需求,培育推出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63423个,523项文明单位同创共建行动等普惠性项目持续深化,“救在闵行”等特惠性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对志愿服务专业化需求,“可爱的闵行人”便民服务大篷车等互惠性项目不断提升城市温度。运行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流程,打通平台供需对接渠道,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精准服务闵行百姓。截至2023年10月底,已实现供单98948个、点单377436个、派单100208个、接单99500个、评单340248个。
让文明实践品牌点亮浦江两岸
近年来,闵行区以“闵理+”文明实践总体品牌为龙头,文明实践园、闵航说、小小讲解员带你认识道德模范、“三家·四德”系列讲座、少年修齐讲堂、“海滨下午茶”等具有全区影响力的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和团队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的品牌矩阵照亮浦江两岸。
刚过而立之年的新闵行区正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画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故事,源源不断在闵行大地上涌现,成为“闵理”宣讲的源头活水。结合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打造“马桥文化—七宝古镇—城隍故里”人文体验路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出“四大金刚—航天闵行—高端制造”工业文明路线,引发群众深刻共鸣;抓住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从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构建“聚·产业链接 领·创新发展”未来展望路线,激发群众的自豪感。推进“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建设,升级打造吴泾公园、杜吴线轮渡等文明实践主题阵地,将生态文明理念、本土农耕文化、上海轮渡文化等元素融入项目活动,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