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5-07

深耕厚植文明沃土 共筑生态幸福家园

来源:
文明崇明

2021年以来,崇明区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靠民”的宗旨,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崇明特色的文明城区常态长效建设之路,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开新局

cn_mmbiz_jpg_wZXJwKsxiamXm8YibCXiaKGnbBWyOuIRHGDG6EM45PqdUflHfj61psANNEcEwy39GI2MEXOOT2AXfQ7JtyudpXo1w_.jpg

2021 年,作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上海市文明城区创建的启动之年,崇明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指引,开启了文明城区创建的新征程。区委、区政府深入总结过往成功经验,学习先进地区做法,制定《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十项常态长效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思想认识上不断深化,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等形式,将文明城区创建提升至城市工作总抓手的高度,凝聚起全区上下共创文明城区的坚定决心。同时,牢固树立 “一盘棋” 思想,将创建工作与庆祝建党百年、国际赛事等重大活动紧密结合,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落实,为崇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压实责任,凝聚合力共推进

640.png

四年间,崇明区始终强调压紧压实责任,凝聚各方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分工推进机制,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具体任务清单,构建起区、乡镇、村居三级工作体系,确保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编印考评手册和 “一部门一表”,制定实地监测点位测评标准,通过举办培训会、开展专题对接等形式,提高对指标体系的认识理解。加强督查问效,严格对标对表,注重点位巡视检查,对重点问题专项督办,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同时,区领导深入基层督查,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实地督查回头看,推动点位整改提升,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文明引领,培育风尚提素质

崇明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区创建全过程,多措并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宣传教育,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传播文明理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完善道德典型选树机制,常态化开展好人选树活动,表彰道德模范、最美崇明人等,落实关爱机制,举办颁奖典礼和座谈活动,发挥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推进乡风建设,以花博会等为契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观展等系列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展示乡风文明亮点做法,助推文明城区常态长效建设。深化志愿服务,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各类主题培训和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服务,为活动成功举办贡献志愿力量。花博会期间,5320名志愿者筑起“文明风景线”,服务时长超26万小时,展现崇明文明风采。同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体育比赛、劳动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

整治环境,提升品质惠民生

为打造优美宜居的城乡环境,崇明区持续强化环境整治力度。完成23.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7.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为99.6%。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填埋场2个、固体废弃物焚烧厂1个、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22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聚焦薄弱区域(老旧小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整治,强力推进违法户外设施治理,累计拆除违法户外广告、招牌、电子屏368块;深化“党建+”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居委、业委交叉任职。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22台,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小区8个,为20个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完成110个小区业委会专项审计,物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城市顽症整治,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超5万人次,车辆超2万台次,立案查处占道经营、堆物、“五乱”、无序设摊等违法行为千余起,拆除存量及在建违建超2.2万平方米;持续开展“文明从我做起”宣传及交通大整治,严查违法停车、不戴头盔、车窗抛物等。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布设高清监控、卡口超1300套。67家单位参与平安志愿服务,“啄木鸟”队伍督导交通路口志愿服务超26万小时;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评选“市民最满意”窗口、市场。推进天峰菜场、湄洲菜场等一批生态市集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打造诚信规范市场环境,推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成2.8万户美丽庭院建设,宅前屋后、自留地“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打造一批风景优美、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聚民心

全区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的宣传策略,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加强社会宣传,利用区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报道创建工作进展和成效,编印市民文明手册、宣传折页和桌贴,广泛传播文明创建知识。实施细胞工程,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鼓励单位职工和市民积极参与,夯实创建群众基础。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南门港湾”“蓝秀带”“西门里”等127个特色阵地集群,打造“百姓舞台”“百姓戏台”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平台。创新“一圈一带一路”服务矩阵,做实“五单”服务模式,完成需求对接超万条。聚焦民生关切,以创建为民实事项目为抓手,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崇明区有10个区级、7个乡镇级实事项目纳入全市文明城区创建为民办实事清单。如区消防救援支队对非机动车棚进行消防改造,已完成20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消防改造;区教育局牵头推进社区“宝宝屋”建设,开设23个社区“宝宝屋”,服务4760余人次,最多可提供1380个“临时托”托额。

展望未来,崇明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常态长效建设,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和质量,努力将崇明打造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崇明样本”,让文明之花在世界级生态岛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崇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