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5-09

看松江如何用积分制写活乡村善治大文章

攒积分,“焕”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来源:
文明松江

近年来,松江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治理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推广运用积分制作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关键一招。乡村治理正在悄然“换挡升级”——从“干部干、群众看”到“群众攒积分、积分换新风”。扫码申报、定期公示、年度颁奖,积分不仅可换柴米油盐,更能换得荣誉、换出自觉;宅前屋后干净了,红白事简办了,志愿队红马甲多了,矛盾纠纷却少了。小账本写活治理大文章,一幅幅“环境美、乡风淳、自治活”的江南田园新画卷正在松江徐徐铺展。


新浜镇: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


640 (1).jpg


新浜镇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将精细化管理和“三治融合”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积分管理体系。全镇所有居民家庭全部建立诚信档案和积分账户,通过“一月一记录、一季一审核、半年一公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包含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和一票否决清单的百分制考核。负面清单涵盖平安建设、乡风文明等四大模块,正面清单鼓励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年度满分家庭可获得2000元补贴,超额积分可兑换商品,有效引导村民规范日常行为。


640 (2).jpg


该体系构建了由网格长、党员代表等组成的多元考核小组,并创新开发数字积分管理平台,在建设银行支持下实现手机端、电脑端和城运中心大屏实时查询与动态更新,积分结果与"最美家庭"等评优活动挂钩,通过居民分享心得增强参与感。实施以来成效显著,积分制普及率达100%,切实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


车墩镇打铁桥村:“小积分”奏响乡村善治“交响曲”


640 (3).jpg


车墩镇打铁桥村通过量化考核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村委会建立涵盖宅前屋后、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多维度的评分体系,由村干部与志愿者每月入户考评,对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扣分提醒。这种积分制模式成功推动村民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治理氛围。


640 (4).jpg


针对本村老年人居多的特点,打铁桥村提供上门兑换积分服务,并将积分制发展为民情收集平台,村民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提出促进村集体发展的“金点子”。通过积分超市和全年公示制度,村民逐渐从“旁观者”转变为治理“主人翁”,实现了基层民主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一模式持续释放治理效能,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村新格局注入持久动力。


石湖荡镇新源村:“源来幸福”,让文明有“分”更有“值”


640.png


石湖荡镇新源村创新推出“源来幸福”文明家庭积分制,通过量化家庭文明行为并以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首次奖品兑换活动中,320户满分家庭和89户高分家庭获得了精选自知名品牌的实用生活用品。村民手持积分卡有序兑换,对兑换得来的优质奖品赞不绝口,切实感受到文明行为带来的实际价值。


640 (1).png


该积分制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家庭参与率达92%,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和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明显增多。这种以“小奖励”撬动“大文明”的模式,成功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的文明动力。


叶榭镇东石村:《幸福公约》让村民生活“幸福升级”


640 (5).jpg


叶榭镇东石村通过推行《幸福公约》积分制,成功探索出跨村平移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新路径。东石村将村民行为规范、公共秩序维护、邻里关系等细化为积分考核指标,基础分110分并设置加分项,由老党员组成的议事会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与人居环境奖励资金挂钩,最高可获得2300元现金奖励,有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治理、自觉维护环境的积极性。


640 (6).jpg


这一制度形成了“1+3+X”多元共治体系: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社区工作站和业主自治委员会协同发力,志愿者和网格长等基础力量补充支持。积分制不仅推动了社区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更促进了新邻里关系的融合,使村民在共建共治中找回“老家”的人情味。未来东石村还将进一步细化指标,持续完善这一治理模式。


从“小积分”到“大治理”,松江区正以制度创新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文明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可量化、可兑换、可持续的日常实践。把乡村治理拆成看得见的小指标,把村民请进评、攒、换的微循环,再小的激励也能聚成持久的合力。当积分成为连接个人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最长效的运行机制。随着积分制的持续深化与拓展,松江将不断奏响善治强音,绘就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