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2-11

2022上海书展落幕,5天展期“平安、简约”

来源:
上观新闻

在上海书展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这是我‘摆摊’时间最长的一次,5乘以12,足足60个小时!”乐开书店的店主“蜗牛”赵艳苹笑道。11月18日至22日,“虽迟但到”的2022上海书展在岁末为城市送来阅读暖流。乐开书店的展位在“嘉年华市集区”,“邻居”有作家书店、二酉书店、光的空间、馨巢书屋、公啡书社、泡芙云书店等。

5天时间,天光从亮到暗,还曾遇到大雨,户外一个个小小的白色帐篷里始终洋溢着阅读的热情与乐观。有一天即将闭展时,广场上的大多数灯已经关了,还有一个女孩赶到展位,打着手电筒在书架底部淘走了两本书。“听到不止一个读者说,今年书展规模小了,但反而逛得细了,还能与编辑、与其他爱书人交流。有的读者一次次从室内到室外,再回到室内,离开时还会特意来与我们告别,特别感动。”在赵艳苹看来,书展创造的就是人与书、人与人相遇的机会。在乐开书店的摊位上,一个装书的布袋特别受欢迎,布袋上印着一句话——“逛书店的我,就像一只找松露的猪到处拱拱”。

pic_001.jpg

乐开书店受欢迎的装书袋  图片来源:蜗牛

逛书展,同样如此。限于疫情防控原因,今年上海书展呈现“平安、简约”的现场,但埋藏着的“松露”,没有缺少欣赏它的人。据主办方统计,5天展期,近120家出版发行机构带来约20000种图书、5000种新书、500种主题图书和近百场线上线下活动,销售码洋超150万元、实洋超100万元。

pic_002.jpg

邮政工作人员打包读者发出的图书  蒋迪雯 摄

让阅读之路越走越宽

书展闭幕前一天,工作日,“90后”伊琳特意请假逛书展,记者为她在乐开书店的摊位拍下与店主“蜗牛”的合影。“喜欢看纪录片,也喜欢看书,在《但是还有书籍》里看到过乐开的故事。这次,是在乐开的读者群里看到要开书展了,立马预约了。”伊琳翻看着摊位上的一本本书,一本《全球真实故事集》贴着“主编签名本”的标签,赵艳苹介绍:“这是我去年看过的书里,最喜欢的一本。”伊琳接着问:“书脊上的‘单读26’代表什么?”“‘单读’是一个图书品牌,那边还有‘单读’的其他书,也是主编吴琦编的。”

pic_003.jpg

乐开书店店主“蜗牛”向读者介绍 施晨露 摄

“今年书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伊琳的男友向记者展示布袋里刚在室内会场买下的六七本书。“来之前,我俩给自己定了上限,不超过5本书——但还是超了。”伊琳笑道:“在书展买书,就是一个感觉——快乐。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挺广泛,还有这么多想了解的新知识、新世界。”

“为什么爱逛书展?因为淘书乐趣多,不想让大数据猜到我想读什么,想走出阅读舒适圈。”2018年开始年年逛书展的网友“布莱克书店的鸟窝头”在网上晒出自己每一年所购的书目,“2018年买得挺多,2019年突然喜欢上博物学,2020年买的黄永玉老先生的《不给他音乐听》,记得书展展出时才刚刚出版,豆瓣评论都还没有……今年买了《12个经典心理学研究与批判性思维》,不知不觉收获颇丰。”

“80后”沈工预约了三天,在会场里“泡”着,“毕业以后几乎年年来书展,今年规模小了,但各家出版社带的都是精品,大家都还是很重视上海书展这个平台。要了解‘拳头产品’,肯定要到书展来。”沈工有些遗憾,今年想参加的几场活动因故取消了,但也有惊喜,“交到了一些同样喜欢书的朋友。哪怕一个人来逛书展,都不会孤独、不会寂寞。”交谈间,他与伊琳的男友发现,都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友。“刚在财大出版社的展位和那儿的编辑老师聊了半个多小时,还加了微信。”“我们也加一个。”现场,书友间的“朋友圈”即刻拓展。

“如果说大数据让阅读越来越窄,来书展是希望让阅读之路越走越宽。”沈工说。

pic_004.jpg

在书展发现好书   蒋迪雯 摄

提升好书好店能见度

今年是乐开书店第二次在上海书展亮相。2013年,上海书展第一次开设“品牌实体书店街”,近十家有品牌特色的专业小书店受邀参展,乐开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在书展,乐开主打的是自己的会员制租书服务。此后将近10年里,从租书、图书漂流到快闪移动书店,“蜗牛”夫妇尝试用好玩的方式勾起人们心中对书的那份念想,他们的故事也被高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记录下来。

pic_005.jpg

入夜,户外嘉年华区呈现美好生活 施晨露 摄

如今,乐开书店开在徐汇区文定路画家街一个楼栋的1楼与2楼夹层之间,“的确有点难找”。重回上海书展,又与一家家特色小书店为邻,赵艳苹说,“今年书展虽然限流,但与书店平日的人流相比,肯定还是大很多,每天大约能卖50到100本书。书的利润不高,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拼命卖书,包括拍视频、在店里做展览、做小徽章等小文创,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书,让更多好书被买走,被更多人阅读。”

pic_006.jpg

pic_007.jpg

乐开书店的摊位 施晨露 摄

2021年在多伦路开业的公啡书社今年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公啡书社的主理人也是一对夫妇。书业“老兵”罗颂曾在钟书阁、幸福集荟等品牌书店供职,“一直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是太太推了我一把,孩子也长大了,有些事现在不做,可能就不会做了。”

公啡书社带到书展的书不算多,“大概两桌子,卖掉了一桌子”,罗颂坦言,来上海书展“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几天,书店的公众号多了100多人关注,都是看了我们带来的书,对书店自然产生兴趣的。”晃荡到作家书店的摊位,他与老朋友谈起书店之后的计划,“我们不做咖啡,因为我对咖啡不熟,还是要发挥多伦路和鲁迅先生的效应,把文化内容推介出去。”罗颂说,公啡书社和四川北路上的1925书局、即将开业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形成了一个“黄金三角”,“把这条线串起来,我们一定能做更多好玩又有意义的事,让书店一步步站稳脚跟。”

pic_008.jpg

公啡书社带来的书 施晨露 摄

作家书店今年以主题日形式参展,《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等文学刊物方阵唱主角。最后一天参展的巴金故居带来40多种书和文创,《随想录》绘本、故居明信片、新月稿纸、《初恋》手稿本等琳琅满目。守了几天摊位的作家书店工作人员鲍佳屹告诉记者,有位老读者拖着行李箱找到摊位想买作家签名本,“虽然没有如愿,但一口气买了好几本《收获》,还和副主编谢锦交流许久。”“过去多是发行人员来现场,今年,几家杂志都派出了一线编辑乃至副主编、主编。他们最了解书的内容,也能在书展上听到读者最直接的反馈。”作家书店负责人刘运辉说。

“参展书店值得逛!关于爱,关于生活,关于女性,关于诗歌,关于酒和梦想碰撞的声音,都能让人驻足欣赏、细细品味。”来了几年书展的刘薇发现,今年参展的小书店各有主题,女性书店馨巢,诗歌书店泡芙云,带着美酒、告诉读者“醉翁之意在乎书页之间”的二酉书店……“前几年在书展看到的都是比较大的品牌书店,今年这些小书店虽然摊位不奢华,但能感受到店主对书的执着和挑书的眼光,希望上海书展以后能持续把有特色的小书店推到读者面前。”

提振行业与生活的信心

时隔两年重新举办的上海书展,让读者最觉得新鲜的是“品牌”。序厅的上海优秀图书品牌专题展首次集结来自上海11家出版社的14个特色出版品牌;中央大厅世纪出版集团展位首次辟出专区集结旗下优秀出版品牌,除了在业界已有较高知名度的成熟品牌,也有近几年依托学术专业建设,孵化的小而精的新品牌知世、独角兽、逻各斯、密涅瓦等。

往年负责各地出版馆、社科精品馆、文学精品馆等的参展“主力军”上海新华传媒今年也更新参展模式,首次与磨铁、新经典、中南博集、果麦、后浪、九久读书人、天闻角川、联合天畅、荣信教育、启发、爱心树、浪花朵朵等12个知名民营出版品牌合作,打造民营出版品牌展区。扎根上海的读客则以主题展形式揭秘畅销书打造秘诀。

pic_009.jpg

第一次呈现的民营出版品牌展区,门头设计改了好几稿,首次亮相的书展吉祥物“逗点”迎接读者 施晨露 摄

“今年布展时间虽短,但我们丝毫没有放松品质,光展馆的门头设计就在一天之内改了好几稿。”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民营出版的一大特色就是品牌化,今年第一次把这些品牌集合起来,往来读者看到熟悉的品牌都很惊喜。民营出版品牌展区有5000多种、20000余册图书,相当于一家中型书店,其中今年出版的新书超过1400种,最近三个月出版的也有两三百种——这是一家精品店。”新华传媒旗下青少年阅读品牌“申学课堂”两个专栏“阅读与教育”“阅读与美育”同样第一次走进书展,举办多场活动,全程直播、保留回放,“我们还邀请上海评弹团带来《心目中的江南》评弹分享会,并设立临时展位销售、推荐评弹主题图书,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实,这些也都是平日在新华传媒旗下书店开展的主题阅读活动,也都结合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上海书展让新生的、逐渐成熟的阅读品牌——无论是内容还是活动,有了济济一堂、集中亮相的机会。”

pic_010.jpg

上海评弹团带来《心目中的江南》 

安全,是另一个关键词。今年上海书展采取全流程管理、全线上实名预约方式,结合卫健部门要求制定并发布门票预约和入场指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详细解释。“2022上海书展能顺利举办,是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的成果。本届书展的入场防疫要求是严格的,欣喜的是,入场的市民读者都积极配合,提前完成健康申报流程,提供24小时有效核酸证明,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展馆各处自觉扫描场所码。作为主承办方,我们被市民读者的高素质、秩序感深深打动。”上海贸促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润禾说,今年书展克服重重困难举办,内里是城市文明的写照,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彰显,“市民需要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就要排除万难、全力以赴”。

“线下展会为读书人、出书人、写书人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信息、畅谈愿景、同行切磋,这是任何线上手段无法替代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说,“越是在当下,越需要通过上海书展的成功举办来提振行业信心,这也是上海出版人向广大市民读者的致敬和交代。”

pic_011.jpg

工作日夜场,爱书人徜徉书海 施晨露 摄

在疫情常态化、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当下,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线下书展,如何以自身实践一如既往地为业界探索样本、树立标杆,这是上海书展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

今年,组委会通过分阶段推进的形式,增强上海书展弹性,以“阅读走进如常生活”、“喜迎和庆祝二十大”主题图书联展、“云端新阅读”和第18届上海书展四个阶段的形式,释放实体展会的规模压力和防疫压力,室内室外结合、线上线下融合,优化展会布局、提升展会效能。B站、喜马拉雅、小红书、抖音、拼多多等19家网络平台组成的“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矩阵开通17个直播通道,共直播32场活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副总经理贾雪飞还在中央舞台区主持了一场作家与嘉宾远程在线的《敦煌守望四十天》分享会,读者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两城三处,编辑们真是不简单,他们就是《敦煌守望四十天》里写到的六臂飞天……”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感慨道。

“六臂飞天”的出版人和认真聆听的读者

“上海书展的举办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一种信心,我们有能力走进如常生活。”罗颂说。

“疫情之下,还有不少爱阅读的人能抽时间置身于书籍的世界,真的挺感动。”一位读者留下这样的感言,“在上海书展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一届特殊的上海书展落幕,留下值得复盘的点滴。“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这句深入人心的书展口号,余味无穷。

pic_014.jpg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索莱耶Sol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