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地处上海的心脏地带,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活力。在这里,百年街区与现代潮流交织,老弄堂与新地标共生,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让“近悦远来”“主客尽欢”成为实实在在的日常写照。那么,为什么黄浦区如此令人着迷?近日,由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共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展“零距离家园·开放麦”活动,多位嘉宾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与心声……
百年街区里的烟火气和摩登范
“黄浦区的魅力在于它的烟火气与摩登范。”INS新乐园联合创始人关山行这样说道。他所在的INS新乐园,是上海夜生活的热门地标之一,年均吸引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尽情享受音乐、舞蹈和社交的乐趣。关山行分享说:“我们希望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交空间,让他们在享受夜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他强调,INS新乐园的成功离不开黄浦区的包容与支持,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政策上,更体现在居民的理解与接纳上。
开吉茶馆创始人郑志文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黄浦区的魅力。他的开吉茶馆位于南昌路,这条百年街区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郑志文说:“我们希望把传统的茶馆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让年轻人也能爱上喝茶。”他提到,茶馆的经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老建筑中,需要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但他也表示,黄浦区的相关部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帮助他们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商业创新。
上海城市考古文化项目创始人徐明,以及在上海生活、工作了十年的法国姑娘乐盖曦,则为黄浦区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他们通过Ctiy Walk的形式,带领中外游客穿梭于大街小巷,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繁荣蓬勃的发展新貌。正如徐明所说:“上海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的城市,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有它的故事。”
“容新共生”蕴藏着的基层治理智慧
黄浦区的多元与包容,蕴藏着“容新共生”的基层治理智慧。
例如,黄浦区以规范性文件力促夜经济发展,为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制定了《黄浦区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规范管理,让夜市和集市成为黄浦区的一张新名片。这一文件不仅明确了夜经济发展的方向,还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动了夜经济的繁荣发展。
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琪提到,街道在南昌路的改造中,通过与居民和商户的沟通协商,实现了街区的更新与活力的提升。他们不仅拆除了违章建筑,还通过设计巧妙的外摆空间,让街区更加宜居宜业。除此之外,街道在日咖夜酒的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空间隔离+行为引导”措施,如将酒吧集中至建筑中庭,利用楼体结构形成“声屏障”,聘请保安维持出入口秩序,引导顾客文明离场、呼叫正规网约车,并为背街小巷加装铁门以杜绝不文明行为,有效缓解了噪声扰民问题。刘琪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老街区既有烟火气,又有现代感。”
南京东路街道则通过“南东公开课”为辖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和支持。例如,今年街道就曾邀请抖音和小红书的专家担任讲师,邀请辖区小餐饮企业共坐一趟,围绕“如何通过直播和种草提升流量”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南京东路街道营商环境办主任葛毅铭还提到,街道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有创新力的企业入驻黄浦区;通过提前介入、提供专业指导、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帮助商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营商环境。
黄浦区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与文化、多元与包容,更在于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如嘉宾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执行副院长冯一民所说:“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也是上海的名片。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创业者、游客还是居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