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甜爱路上甜爱小区的“美丽家园”综合改造工程圆满竣工,老旧家园实现华丽蝶变,正式以崭新面貌亮相。改造前,小区饱受路面破损积水、外墙渗水脱落、公共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的困扰,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品质,也与周边街区环境形成反差。如今,焕然一新的面貌、全面升级的设施,标志着这一蝶变之旅圆满收官,为居民带来了显著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自“美丽家园”改造计划确定后,在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筹协调下,迅速搭建了由街道相关科室,山二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和专业设计单位、小区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广泛征集、深入调研,精准聚焦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体改造方案。历经6个月的施工,改造工程圆满竣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此次改造亮点突出,全面修复小区路面,更新了下水管网,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痛点问题,同时崭新的外立面墙面与甜爱路甜蜜街区文化的结合,整体提升了街区面貌。小区整体环境实现质的飞跃,各项改造成果亮点纷呈。
从心头患到风景线,外立面添彩文化街区
曾经,甜爱小区楼栋外立面饱受岁月侵蚀:墙皮多处斑驳脱落,经年雨水冲刷导致墙体青苔遍布,霉味弥漫,不仅严重影响小区观瞻,更存在墙皮坠落的安全隐患,成为居民心头之患和街区形象的“伤疤”。此次“美丽家园”改造,将外立面修缮列为首要任务之一。工程对破损墙体进行了系统性加固与修复,彻底清除污损,并整体重新规划设计外立面形象,同时全面涂刷高性能防水涂料,形成长效保护层。如今,修缮一新的楼体外墙,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以整洁美观的形象焕发光彩,引得过往居民驻足欣赏。作为甜爱路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外立面的靓丽蜕变,显著提升了整个街区的风貌品质,为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功能与颜值的双重飞跃。
道路升级解民忧,改造实现“由内而外”焕新
甜爱小区因地势不平整,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此次改造将整体地面抬高铺平,铺设高吸水性沥青,有效消除了路面积水问题。尤为关键的是,施工过程中发现小区下水管道存在严重老化及布局不合理问题,业委会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山二居委,街道相关科室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牵头组织业委会、物业、设计、施工单位多方进行现场踏勘论证,并果断决策,将地下管网整体更新工程同步纳入“美丽家园”改造项目。 最终,通过地下管网与路面工程的系统性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困扰小区多年的下水管道不通畅问题,实现了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由内而外”的焕新。
破解停车难题,美丽家园改造中的多元共治实践
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是“美丽家园”改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改造规划阶段,业委会代表张乐意同志积极发挥居民自治骨干作用,针对居民对停车位布设的疑虑,逐户走访征询意见,耐心开展政策 解释,成功搭建沟通协商平台,凝聚社区共识。通过民主协商与空间挖潜,改造方案在严格保障绿化率的前提下,盘活闲置资源,满足业主新增停车增量30%,显著提升小区停车供给能力。而在楼宇外立面施工期间,脚手架占位引发业主停车困难,山二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迅速响应,发挥社区治理枢纽作用:一方面组织力量及时向居民做好施工解释与情绪疏导;另一方面积极践行“网格吹哨,科室报到”机制,街道社区管理办高效整合区域资源,及时协调落实了为期两个月的免费停车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影响,保障了工程顺畅推进。居民自治的有序参与和基层组织的有效协同,共同促成了停车难题在改造不同阶段的顺利化解。
疏通阻塞,打通小区内部交通“微循环”
小区中心道路因水泵房占道导致通行拥堵、车辆进出困难,居民反映强烈。面对这一突出痛点,小区物业与业委会主动担当,积极回应居民关切。 在充分吸纳居民合理化建议后,迅速组织专业评估,经多方协同、科学决策,通过高效组织实施,成功将水泵房迁移至新址,彻底打通了道路梗阻,畅通了小区内部交通“微循环”。 依托居民自治与专业管理的协同力量,小区成功化解了这一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社区运行更加顺畅,居民群众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满意。
社区照明升级,实现安全舒适节能“三赢”
针对小区原有路灯设施老化、照明不足,存在夜间出行安全隐患的问题,此次“美丽家园”改造将照明系统升级纳入整体工程,系统实施更新替换。改造重点强化了宅间小道、公共区域等照明薄弱环节的覆盖与亮度,切实消除安全盲区。如今走进小区,入夜后灯光明亮、安全感倍增。增设的照明点和节能灯,带来了更明亮、更安全的夜晚,居民出行安心又舒适。改造还让整体能耗明显下降,让绿色节能看得见、摸得着。
“美丽家园”改造,不仅是一次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更是一场生动的基层治理实践。甜爱小区的焕然一新,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写照,也为探索超大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实践。四川北路街道山二居民区将持续巩固改造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绘就更加美好的家园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