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25-08

人行道宽了,停放更有序了!这个街道破解多年商圈停车难题

来源:
文明徐汇

正午时分的徐汇日月光商圈,漕宝路沿线的人行道上再也不见往日“车挤人、人躲车”的混乱场景。4米宽的人行道宽敞通畅,行人从容穿行;商场东西两侧新划定的非机动车停车场里,158辆非机动车整齐排列,其中88个专属车位上的外卖车依次停放,再无随意占道的情况;优化后“东进西出”的机动车动线让路口通行顺畅有序,曾经频繁出现的逆行乱象彻底消失——这组令人舒心的画面,正是徐汇区田林街道用“党建+”解法,为商圈停车难题交出的答卷。


党建联建拧成治理“一股绳”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作为徐汇商业核心区之一,漕宝路日月光商圈每到午间高峰,上千辆外卖车汇聚叠加通勤、购物、地铁换乘人流,原本3米宽的人行道被非机动车占得满满当当,部分车辆甚至“挤”进非机动车道,“人车混行、险象环生”是常态。“商户嫌挡生意,行人怕被撞到,骑手找车位急得转圈,单靠街道一方根本管不住。”田林街道街区书记刘超回忆起当初的困境也满是无奈。


破局,从党建开始。田林街道党工委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迅速搭建起一个强有力的协同治理平台。街道主动牵头,把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区交警支队、区市政中心、区交通中心等职能部门的党组织请进来,再拉上徐汇日月光、汇腾广场、漕溪路258弄保租房的管理方,连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站点负责人也请进了专题协调会。“以前各部门各管一摊,开会常是‘各说各的难题’,现在通过党建联建,大家目标一致,都往‘解决问题’上靠。”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多方协作的新变化。


党员扣门  独角戏”变“大合唱”


方向定了,还得让群众愿意跟着走。改造方案刚出来时,沿街商铺的顾虑最先冒头。沪上阿姨日月光店的店主担心门口施工影响客流,起初非常抵触。刘超和党员团队一次次跑店铺,不仅拿着图纸把改造后的停车规划、行人动线讲得明明白白,还专门根据店铺的客流高峰,制定了“错峰施工计划”——承诺避开午晚就餐高峰,施工时安排党员志愿者帮着引导顾客。“他们把我们的难处放在心上,我们没理由不支持。”店主最终松了口。


针对外卖骑手的需求,党员团队更是多次走访外卖站点,跟骑手们坐在一块儿聊,“车位够不够?”“取餐绕不绕路?”这些最实在的问题被一一记在本子上,融进了整改方案里。漕溪路258弄保租房的居民担心施工噪音,党员志愿者就挨家挨户敲门,承诺优化施工时间、做好降噪措施,成功将居民的疑虑转化为支持。


“党建不是‘唱独角戏’,而是要让大家都成为治理的‘主角’。”刘超道出了工作的真谛。在党员团队的细致工作和真诚沟通下,商户主动配合施工,骑手积极建言献策,居民理解支持改造,潜在的阻力化为了共建的合力。


640.jpg

街区走访沿街商户


640 (1).jpg

街区走访驿站骑手


建管并重让“清爽”成常态


众人拾柴,改造方案推进得顺风顺水。区建管委与日月光中心反复协商,硬是在商场红线范围内“挤”出空间,在东西两侧新建了非机动车停车场,一举新增158个车位;区绿化市容局巧妙调整周边绿化布局,成功将人行道拓宽至4米,既保障行人安全通行,又为规范停车腾挪出宝贵空间;街道联动汇腾广场,结合“美丽街区”建设改造广场,新增约60个车位;区交警支队、区交通中心则优化机动车“东进西出”动线,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根治漕宝路钦州路路口逆行问题。


随着“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网络的高效运转,硬件改造如期完工,但“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田林街道又协调各方,打出了一套“软硬兼施”的长效管理组合拳。高峰时段,党员志愿者与商场第三方管理人员共同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引导规范停车。同时,深化与外卖平台的党建联建,通过定期召开“骑手座谈会”“安全宣讲会”,持续引导骑手养成“停进专用区”的良好习惯。


640 (2).jpg

骑手将电动车停放在规定区域


如今的日月光商圈,非机动车停放井然有序,行人通行安全便捷,焕然一新的面貌赢得了市民的认可。日前,12345市民热线接到了一通来自在徐汇日月光中心购物的夏女士的特殊来电。电话里,她由衷地赞叹:“以前中午来这儿吃饭,人行道上全是外卖车,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清爽多了!”而田林街道的计划还在继续,接下来街道计划在漕溪路258弄保租房片区建设“小哥驿站”,为奔波的骑手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让精细化管理在保障“秩序感”的同时,更添一份“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