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风新村街道的社区治理格局中,曹家村居民区正以一场“全民参与”的楼组建设实践,书写着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长风新村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楼组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让每一栋楼都成为承载幸福生活的温暖港湾。
从“单向推动”到“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楼组怎么建,居民说了算”——长风新村街道在推进楼组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践行“全民共治”的核心理念。曹家村居委会在街道指导下,创新搭建“线上议事厅+线下协调会”双轨协商机制,通过民主征集、智慧众筹等方式,将居民的创意火花转化为楼组焕新的实践方案,真正实现“汇民力,聚民智,金点子撬动金改造”。
翻开曹家村的楼组建设微信群,仿佛走进一场热闹的“创意市集”:有居民提议把楼道闲置空间升级为“睦邻共享角”,配备复古相框和共享工具柜;有人建议打造“时光记忆墙”,用老照片、手作工艺品和邻里活动剪影编制社区记忆图谱;更有细心的居民提出加装节能照明系统、设计花卉窗台等改造方案……从空间重构到服务优化,从文化浸润到便民利民,居民的每一条建议都被转化为“需求清单-行动计划”的闭环管理,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共创活力。
“以前总觉得社区这些事儿,都是居委会说了算。现在才明白,咱普通居民的想法,真能变成现实!”经常参加社区议事的王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其实这背后,是街道持续打造“第二梯队先锋”培育计划的成果。党员带头、楼组长牵头,热心肠的居民加入,大伙儿组了个“创意小队”。这支创意小队既做收集需求的“传感器”,又做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把好点子变为具体的行动方案,让每个居民由“旁观者”变身“规划师”。
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在居民自治共治的蓬勃实践中,曹家村居民区的楼组文化建设正从“图纸”走向“实景”:曾经空置的楼道转角,如今蜕变为配备各种共享工具的“睦邻共享角”,每个转角都藏着等待被开启的温暖;单调的水泥墙面挂上了居民的旅游合影、小孩子的涂鸦,共同交织成为记录邻里温情的“立体故事集”,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记忆;即将启幕的季度性“厨艺分享会”“邻里节”也让“对门不相识”的都市困局在烟火气中悄然消融。
这些温馨的蜕变,正是长风新村街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活实践。近年来,街道始终把楼组建设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居民参与凝聚合力,让“小楼组”承载“大民生”。从硬件改造到文化培育,从环境优化到邻里互动,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全民共治”的治理智慧。
楼组方寸间,承载着居民们日日相处的烟火温情。未来,长风新村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把曹家村居民区的实践经验在辖区内推广延伸,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楼组、每一个转角都绽放治理智慧,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的幸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