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2-09

百年公园开放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些故事……

来源:
上海长宁

9月26日下午,长宁区委宣传部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举行“宁聚慧”系列活动第三场“开放·融入 百年公园与人民之城”,聚焦中山公园打开背后的故事,共议长宁城区未来的发展。

pic_001.jpg

不久前,中山公园整体开放及品质提升工程正式完成。公园的全面打开,突破了社区、商区、校区、园区之间的隔阂,释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让“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进一步彰显了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生活典范。

pic_002.jpg

“多年的梦终于圆了!”

说到公园开放,感受最多的是附近的居民。“我家北窗打开是苏州河,南窗打开是中山公园。”嘉宾周荣华是家住万航渡路的居民,公园的开放不仅让他平时的休闲生活更便捷,还勾起了他儿时的记忆,“我小时候经常和伙伴到中山公园里的大树下玩耍,对公园很有感情,现在出了家门就进公园,感到更幸福了!”

交流中,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仲静云表示,附近还有些老旧居民区,紧缺绿化和公共空间资源,中山公园打开后,全新的广场给了居民们更多宽阔自由且绿色宜人的活动场所。“我们有一位老的人大代表,多年前,曾提过打开中山公园的建议,当时受条件限制,没能实现,这次我第一时间把好信息告诉了他,他非常激动地说,多年的梦终于圆了!”

pic_003.jpg

“让车站成为有故事的车站!”

在交流中,中山公园改造施工方代表潘晶等设计人员还透露了许多改造背后的故事,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做得非常用心。

在改造20路车站的时候,有很多因素要考虑:既要和公园整体风貌融合,又要和附近环境融合,还要能体现这种标志性的城市设施的自身特点。“我们看过很多电影里有关车站的美好场景,我觉得,城市要增加这样的设施,让人民群众在寻常生活中产生一些记忆和故事,让车站成为有故事的车站。”设计方表示,“城市要更新,也要保留历史风貌,像20路这样的电车线路,可能会一直保留着,成为上海的记忆。”于是,在几经讨论和易稿之后,看到了现在这样一座全新又有温度的20路公交站:车站整体色彩既沉稳,又有一些明快元素;穹顶的亭子与公园内的贝壳广场遥相呼应;焕然一新的煤精亭,更激起人们探讨其背后故事的兴趣……

除了20路公交站,很多人对全新的公共厕所也印象深刻。“路过的行人,和公园的游客,各自的需求点都不一样,但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表示,公园打开后,没有了周围丛生灌木,让这样一个建筑屹立在一个崭新的开放空间,会显得有些突兀。“看到新的公厕外观,既考虑了刚需,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与环境相融的美感。”

pic_004.jpg

据了解,从中山公园开放并融入苏河沿岸景观,到周边小区的同步改造提升,都充分吸纳了来自居民和社会各方的建议,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城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各方面。“沿着万航渡路,感受中山公园开放的绿色空间;再到苏河步道漫步,感受苏河之夜的魅力,幸福指数又提高了。”嘉宾与观众还表示,希望未来在街区共治中,无论是公园管理方,还是社会各界,都能共同维护美好城市,让城市更新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生活。

长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岑福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国力出席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