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州桥老街人气满满。董天晔 摄
“万一有老人、小孩在这里摔一跤就麻烦了!”在嘉定区菊园新区泰宸雅苑,志愿者张国康发现一幢居民楼前的地面上有两个凸起的钉子,马上联系物业维修人员进行拆除。为了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每月5日、15日、25日嘉定区都会组织志愿者和相关单位,聚焦小区卫生死角、楼道堆物以及背街小巷、沿路沿线垃圾等开展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颜值气质”。这样的创城“三五”行动,嘉定区已持续开展了12年。
自2017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以来,嘉定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美丽系列”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春风化雨般地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嘉定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全力打造管理精细、文明有序、市民诚信、乡风文明、城市温暖等12项“文明城区嘉定指数”,创建3.0升级版文明城区,助力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美美与共,打造人人可触达的美好生活
在嘉定区,有一条被市民称为“樱花大道”的马路,每逢春天,粉白色的樱花绽放在马路两侧的枝头,增添了浪漫氛围。
这条位于菊园新区的棋盘路,原是一条背街小巷。嘉定区与菊园新区联动共同设计,将棋盘路行道树更换成樱花树,并对路口的街角公园进行翻新。如今,樱花大道和街角公园都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嘉定区以“美丽系列”示范点创建为抓手,通过美丽路段、美丽河道、美丽楼道、美丽村落等八大项目,已打造297个“美丽系列”示范点,助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近五年的创建过程中,微治理探索由“一域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从村落、社区等大片城市肌理,到街角、厕所等城市建设中的毛细血管,再到河流、道路等畅通城市的大小动脉,嘉定区逐步实现从“栽盆景”到“育森林”的华丽转变,全面提升市民的“美好生活指数”。
白天波光粼粼、夜晚灯光璀璨的嘉定新城远香湖“城市会客厅”,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近悦远来的文化空间;一个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美丽庭院和美丽阳台,在城市各处依次绽放,装扮生活的同时丰富心灵;农村咖啡馆、乡间最美厕所的打造,让乡村凸显别具一格的自然魅力,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栖息地。
“美丽系列”虽有标准,但绝不是“一张面孔”。嘉定区围绕各街镇的区域特色做文章,发掘自身特有的独到之美,在融合当地人文元素的基础上,打造出让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美丽系列”示范点,形成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创建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人文魅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近年来,嘉定区建设完成远香湖景观提升、环城河步道及景观提升、横沥河水岸文脉西岸贯通、“环上公园”绥德公园等项目,创建州桥景观等“美丽街区”24个,建设“口袋公园”14座,打造景观休憩型开放式林地6个,已创建和在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2个。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嘉定区还尤其注重从细枝末节入手、从盲区“靶点”抓起,像绣花一样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除了坚持开展“三五”行动外,该区还聚焦城郊盲区“靶点”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明察+暗访、自查+巡查”,城乡接合部的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同时还运用“一网统管”根治疑难杂症,推动城市管理进一步向精细化、智能化延伸。
礼乐修身,提供特色多元的城市文化服务
“中国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是啥关系?”“播音员只要声音好听就行了吗?”2017年,由嘉定区精神文明办和保利大剧院合作创新开展的礼乐修身讲堂暨保利艺术课堂活动,受到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电视里的人”。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舞蹈家黄豆豆、国家一级芭蕾舞演员张薇莹……许多来自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大咖”,精心设计一批市民喜闻乐见的高雅艺术活动,深入嘉定各社区开设课程,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市民群众的艺术修养水平。
作为嘉定区市民修身及“为民办实事”特色品牌项目,礼乐修身讲堂暨保利艺术课堂活动已连续举办6年,活动参与对象辐射面广,涉及嘉定区各村镇、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截至目前,嘉定已举办区级艺术课堂109场,各类市民修身大讲堂1.6万余场,持续举办“孔子文化节”等活动,各类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到120余万人次。
眼下,嘉定区礼乐修身讲堂暨保利艺术课堂正在探索如何将内涵文化输出至长三角地区,“希望将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修身讲堂融合长三角地区文化,形成共建同盟的修身大课堂。”嘉定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具有500年历史的嘉定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是一座礼乐之城。而今,在“文明风尚我嘉行”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已培育160多个市民经典吟诵团、77个市级市民修身基地等,更是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赵宪珍、施德华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
随着全区各级各类宣讲团的广泛参与,文明清风吹遍各处。有的创新探索“党史+动漫+艺术+口述”宣传新形式,推出“马克思漫漫说”“半小时漫画党史”等项目;有的充分挖掘民间草根力量,创作沪剧表演等文艺作品;有的将红色资源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主题公园亮相园区街头,打造集参观、互动于一体的学习线路……
各街镇、社区、文明单位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党建服务中心等阵地,充分发挥“教化嘉定”的城市底蕴优势,使核心价值观与嘉定文脉、市民情感有机融合,让“教化嘉定”在新时代凸显文明底色。
人人共享,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创建文明城区重在实现便民、利民、惠民,嘉定始终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优的服务送给人民。
闲置物品交换的“跳蚤市场”、年轻态的“后备厢”集市、夏夜里的氛围音乐节……这些具有年轻活力的新场景新业态,并不只出现在市中心。在嘉定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也时常可见。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一个个更方便、更时髦的市民家门口好去处,在这座城市逐渐涌现。
安亭镇同济小镇“我嘉·邻里中心”集便民服务、近邻食堂、儿童活动、为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真新金鼎社区“我嘉·邻里中心”,“博古就新——陆俨少人物画小品”专题展吸引人们前来欣赏,“以往都要跑老远才能看到好展览,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大师的作品。”在社区居民眼里,“我嘉·邻里中心”早已成为他们的“生活集合地”。据了解,今年,嘉定区还将全面完成10家的建设任务。
近年来,在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嘉定区的城市品质美誉度获得了进一步提升。2018年以来,新引进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华师大附属双语学校等一批高端教育医疗机构。随着嘉闵(高架)联络线、嘉闵线及北延伸项目积极推进,沪苏通铁路一期开通运营,交通节点功能持续优化。此外,还不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更加普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嘉定区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工作的鲜明主题,从美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激发区域活力,让每位市民在此都能享有品质生活、感受城市温度,在不断迸发的文明城区创建举措中,谱写好新时代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