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4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胜势,家门口增收渠道怎么拓宽?崇明这样作答

来源:
上海文明编辑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上海各区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把“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直面矛盾,办实事,解难题。由上海发布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联合制作的《2023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节目正在播出。今天的访谈来到崇明区,看“四百大走访”如何走出新气象,拓展新思路?

乡村振兴事关上海城市发展全局,崇明以全市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市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拥有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悠久厚重的乡土文化、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农业农村领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如何让农业实现转型发展,实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如何带动村民找到家门口的致富路?来看崇明区委书记缪京介绍如何高标准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

pic_001.jpg

崇明区

如何让农业实现转型发展,实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

pic_002.jpg

崇明作为上海最大的涉农地区,耕地、农业的空间要占上海的1/3,供给上海市民地产农产品的量也占全市1/3。崇明因为水土林气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水体洁净,空气也好,好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赋予农业生产很好的条件,这是崇明的优势。但是怎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一直是崇明思考的话题。如何让农业实现转型发展,实现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这是当下崇明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对崇明来说也十分重要。

pic_003.jpg

崇明乡村产业是坐落于乡村、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生产服务的一、二、三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链条的产业体系,是支撑乡村经济运行、推动乡村循序发展的物质基础。本着“抓住一个关键、拎出一条主线”的思路,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崇明面向未来谋发展,对乡村产业的使命责任、功能定位、资源优势、短板问题进行再审视、再思考,力争把本地具备优势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服务业做大做强,把适合崇明发展的乡村制造业、加工业做深做实,把凸显崇明特色的旅游业、体育产业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做精,加快推动乡村串点连线带面地兴起来、旺起来、强起来,构建起更为立体、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乡村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

目前,崇明区已经规划形成了“一核一带两区”总体布局。“一核”,即核心区,包括长三角农业硅谷总部园区、崇明农业种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示范片区;“一带”,即沿陈海公路、生态大道,纵向打造一批创新要素集中、高端人才汇聚、新兴产业密集的崇明高科技农业发展带;“两区”,即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和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集中建设连栋温室、育苗设备,发展工厂化、立体化新型养殖设施,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pic_004.png

突出产学研用一体推进,高标准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

pic_005.jpg

崇明将一以贯之推进“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长三角农业硅谷”能够把更多的企业吸引过来。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核心区,推动农业硅谷总部园、种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示范展示片区实体化运作,重点围绕长江口特色种质资源,建立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优质种质资源库、资源圃,集成构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转移交易、中试和示范展示功能。打造沿陈海公路、崇明大道两侧呈“鱼骨状”分布的高科技农业发展带,推动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汇集、新兴产业创业密集,形成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打造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和崇明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大力发展连栋温室、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设施,形成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抢占科技赛道,瞄准种源“芯”,积极引入种源企业、生物科技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白山羊、沙乌头猪、“崇明1号”清水蟹等特色种质资源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建立社会育种、评估、数字化管理等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打造成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高原高峰”。

pic_006.jpg

建设一批“无人农场”,加快实现从播种、种植到收割全过程的自动化操作。聚焦水产养殖、稻米仓储冷链、中央厨房等领域,持续拓展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加速成果转化。健全农业产业化孵化机制,吸引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向平台集聚,面向全国市场进行推广,打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集聚枢纽。大力支持科技型农业初创企业发展,引培涉农“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农业科创成果应用场景,让科技成果更好赋能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

如何发动村民动起来,找到家门口的致富路?

一直以来,崇明农村集体经济都相对薄弱,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比较有限。因此,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的模式,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之间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效率和品质,以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实现共同富裕。只有产业振兴了,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壮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pic_007.png

收入提升了,慢慢地生活就好了。目前,全市各地都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崇明以农村为主,情况虽与城市不同,但政府“为民服务”的情怀是一样的,也在因地制宜地打造着具有“崇明特色”的便民生活圈。比如建立了很多农村老年助餐点,解决了不少留守老人和困难老人的就餐需求。此外,农村的医疗、教育问题,崇明也都在同步考虑,相信未来崇明农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pic_008.jpg

未来,崇明还将继续因地制宜地发展“家门口产业”,聚焦白山羊、苦草、菌菇、西红花等产业,实施“统一种源供应+统一技术支持+分布式生产+统一回购销售”的订单式生产模式,推动农民致富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破解增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