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11

唱乡音、讲家事!新浜镇移风易俗文艺巡演绘就文明乡村新画卷

来源:
文明松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向城市文明建设转变,松江区围绕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建设新时代文明乡风等类别开展一系列“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项目。今天为您介绍的是新浜镇“移风易俗润民心”文艺巡演项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新浜镇始终将移风易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宣传引导方式,力求让文明新风真正融入乡村肌理、走进百姓心田。在此背景下,“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新风润民心”2025 年新浜镇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于金秋十月正式启幕,以 “土味” 文艺为桥梁,开启了一场浸润民心的文明传播之旅。


640.jpg


“土味” 文艺巡演点亮移风易俗新起点


640 (1).jpg


秋阳暖照下的南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格外热闹,“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新风润民心”2025 年新浜镇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在这个全国文明村启幕。这场巡演并非简单的文化演出,而是新浜镇针对基层移风易俗工作的一次精准破题——面对部分乡村仍存在的陈规陋习,镇里没有选择生硬说教,而是依托“乡村茶馆课堂”戏曲宣讲志愿团队这一深耕基层多年的文化载体,将治理思路融入文艺创作。志愿团队成员多为土生土长的新浜人,他们深谙村民喜好,此次特意围绕群众身边的彩礼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问题,用沪语乡音、生活场景编织“土味”剧本,让文明理念藏在唱词里、落在剧情中。午后的会议室里,村民们或携老带幼、或三五结伴,把不大的空间坐得满满当当,从大家期待的眼神里,不难看出这种 “用身边事讲大道理” 的形式,早已深得民心。


640 (2).jpg


本土故事与互动体验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张阿婆,你还记得前几年村里办喜酒,一桌菜吃一半剩一半的事儿不?现在不一样咯,大家都提倡‘光盘’,省钱又体面!”演出一开场,志愿团队的沈世娟阿姨就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启微宣讲《乡亲们,让我们把移风易俗做得更好!》,熟悉的人物、常见的场景,一下子让台下村民竖起了耳朵。紧接着,节目轮番登场:沪剧女声表演唱《好家风一定要传承好》里,“孝老爱亲、勤俭持家” 的歌词,让不少老人想起自家的家风故事;沪语三句半《移风易俗做好了,新浜一定更加美!》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的俏皮表述,逗得村民们阵阵欢笑;散文诗朗诵《你看!你看!新浜处处有新的希望!》里描绘的村口健身广场、干净的河道、热闹的文化礼堂,更是让大家频频点头认同。演出间隙的有奖问答环节更显用心,“移风易俗的核心是什么?”“咱们新浜镇倡导的婚俗新风有哪些?” 等问题,村民们争相举手回答,答对的还能拿到洗衣粉、毛巾等实用小礼品,在轻松互动中巩固了文明知识。沈世娟阿姨笑着说:“这些小戏小剧,有的是根据村里老王婚事新办的故事改的,有的是借鉴了李叔简化丧事的例子,就是要让大家觉得‘这说的就是我身边的事’,这样才能真的听进去、做得到。”村民陆春音阿姨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移风易俗是‘大政策’,跟咱老百姓有点远,现在听这些戏、这些话,才明白都是为了咱们过得更好,既实在又有道理。”老党员陆千生则看得更透彻:“乡村老人精神生活相对单调,这样的演出既能让大家乐一乐,又能把文明新风悄悄送到心里,比单纯开会讲政策管用多了,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啊!”


巡演续航让文明新风扎根乡村沃土


640 (3).jpg


一场巡演的落幕,只是新浜镇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金秋十月,这支 “乡村茶馆课堂” 志愿团队带着精心打磨的节目,陆续走进新浜镇十余个基层村居,从南杨村到赵王村,从新曲居委会到友谊居委会,把这场 “文明盛宴” 送到更多村居民家门口。这背后,是新浜镇对移风易俗工作 “长效化、常态化” 的考量——不同于“一阵风”的宣传,巡演旨在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让文明理念逐渐内化为村民的日常习惯。近年来,新浜镇始终坚持 “文化育人” 的思路,“乡村茶馆课堂”不仅定期开展文艺演出,还会组织文明宣讲、家风座谈等活动,让移风易俗从“被动接受”变成村民的“主动追求”。如今,在新浜的乡村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简约适度的多了;邻里攀比计较的少了,互助友善的多了,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此类接地气的文化活动的持续推动。随着巡演的深入,相信文明新风将如同春雨般,浸润新浜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力量,让 “文明新浜”的画卷越绘越美。


640 (4).jpg


新浜镇这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 “土味” 形式,搭建起文明传播的桥梁,既破解了基层宣传 “水土不服” 的难题,又让移风易俗理念真正走进百姓心中。未来,随着此类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必将在新浜的乡村沃土上持续扎根、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乡村不仅有 “颜值”,更有 “内涵”,让村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