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路街道金原新苑小区39号楼是建成近二十年的商品房楼栋,如今不仅实现电梯换新、门厅亮化,更通过居民共治共建,打造出充满温情的“邻里和睦楼”。悦达居民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成功完成老旧楼道改造升级,成为社区治理创新案例。
“红色纽带”串起自治合力
面对电梯老化、墙皮脱落等“老大难”问题,悦达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建自治团队、建立公约制度、搭建议事平台,发动党员带头参与楼组自治和楼道更新,组建楼组长、党员、居民骨干组成的自治小组,制定《楼组公约》,形成纵向治理路径。
楼组长赵旗牵头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让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方案设计。“过去是社区催着改,现在是我们主动改。”赵旗介绍,通过召开多次楼组议事会,39号楼最终以居民自筹资金方式完成楼道改造、墙面美化。创新的“一家扫一层”卫生责任制,更使楼道堆物整改率达90%,实现卫生死角动态清零。
“一米花田”重塑邻里温情
楼道内变美了,楼道外也不能落后。39号楼的居民自治小组还联合隔壁38号楼和42号楼的热心居民共同美化楼组外环境,对楼栋旁的3大片闲置花坛进行翻新改造,自费升级绿化景观,并进行日常维护,门厅外“一米花田”绿意盎然,为居民生活中增添了一抹亮色,还成为纳凉休闲区,让居民可以在花坛边休息纳凉,放松身心。居民王阿姨感慨:“现在回家前,总爱在花坛边坐坐,邻居们说说笑笑,疲惫都消了一半。”
此外,悦达居民区还引入医疗、为老服务等资源,将楼道打造为议事、阅读、互助的复合空间。楼组长赵旗是个热心肠,不仅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执掌,还经常帮助楼里独居老人配药买菜,协调楼里矛盾,促成“陌生人社区”向“情感共同体”转变。
“楼道自治通过发动居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实现了从环境改善到社区凝聚力提升的‘乘数效应’。”悦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程政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和制度保障,通过“微网格”划分,继续推广“邻里和睦楼”建设 ,推动社区“微自治”向“精治理”升级,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成为幸福生活的“最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