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大网盘,那么文明社区创建则是城市中的小网格,文明社区创建的程度决定着文明城市创建的精度与高度。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着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硬件”与“软件”两手抓两手硬,为小区文明创建插上“人文翅膀”,不断提升小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明社区创建的“腾飞”。
奎文区北苑街道芝尔庄小区始建于1994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近年来,小区经过改造,打破了老旧小区“破、乱、脏”的固有印象,实现了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整齐,邻里和谐友爱,为所有老旧小区的文明社区创建树了一个标杆。这一切则要归功于社区精准对接居民诉求,实行精细化治理,在“小”处上“绣花”,引领“文明之风款款来,文明之花遍地开”的文明创建新风尚,不断提升文明小区宜居水平。
小区物业红黑榜
“小榜单”引领文明新风尚
走进芝尔庄小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君泰物业宣传栏”,除了一般事项的公告之外,宣传栏上还多了一栏文明红黑榜。
自从有了“红黑榜”,居民行为在阳光之下更好的进行监督与自我监督,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引领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尚。
今年春节期间,小区王阿姨35岁的儿子突发脑溢血,情况紧急,小区居民在得知情况后,自发为王阿姨家捐款,短短几天内,168位居民捐款18500元。现在小区的文明榜上正张贴着这168位热心好邻居的名单。
万事万物皆有尺度。2021年开始,小区探索实施文明积分评价办法,将文明行为进行量化管理,并合福利挂钩对居民行为进行约束。社区将居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32项减分项和13项加分项。减分项都是普遍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比如普遍反映的养狗问题,遛狗不牵绳减5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减10分;车辆停放,私拉乱扯电线的扣10分等等。加分项里,比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捐款乐于助人,子女参军入伍、荣获表彰奖励等。
“和”“合”文化墙
“小标语”以文化浸润人心
文化强则民族强,对于小家来说也一样,小区精神面貌向不向上,邻里之间团不团结,家庭之间和不和谐,无形之中都会受到小区文化影响。芝尔庄社区为做好文化建设,除了在小区装饰上融入传统元素外,更让党的理论、政策无形之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春风化雨搬浸润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孝为先,敦亲睦邻,惠民利民,安民富民”…,这样的标语,在小区外的君泰街以及小区内的甬路两侧楼栋上都张贴着,像祥云一样镶贴在宣传墙面及楼体上,不仅装扮了小区,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新思想、新理论,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明素质。
社区也将楼道装饰了一番,在楼梯间嵌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的标语,让“社风”渗入“家风”,创建有温度、有文化、有文明的和谐小区。社区的王阿姨说:“以往的楼道里只有白墙灰梯,深夜独自走楼梯心里总会产生恐惧,现在好了,楼梯间加上了标语,有了温度,一个人走楼梯也觉得暖洋洋的。”
小小标语,暖人心,聚人气,潜移默化地传播文明新风尚。看到这样既美观又浸润人心的标语,工作更有力,学习更有劲儿,邻里更和谐。
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站创新安装“蓝把手”
“小把手”解决卫生大问题
垃圾桶站点向来是物业管理的难点和堵点,也是小区居民“敬而远之”的地方。风大时,盖没遮上,就会出现垃圾满天飞的情况;天热时,稍不及时处理就会散发难闻的气味;雨天时,垃圾则会到处乱“跑”。最困扰居民的则是扔垃圾时与垃圾盖的“亲密”接触,不仅不卫生,在疫情背景下,还存在健康安全的问题。
扎根基层,心系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解百姓之所忧,芝尔庄社区“小创意”解决民生大问题。首先为垃圾桶盖好“房子”,遮风挡雨,避免垃圾乱飞乱跑,垃圾分类清晰明了,做好垃圾分类的指示说明,创新的为每一个垃圾盖装上蓝色“小把手”,用一个锁扣连着垃圾盖,居民在扔垃圾时只需握着蓝色把手,一拉一放,即可实现无接触扔垃圾。这一创新性的“小”做法,做到居民心坎儿里,赢得居民一片叫好声。
小区内按照标准建有1处垃圾分类回收站和爱回收智能回收站,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每个垃圾点安排1-2名督导员、志愿者发挥宣传、指导、监督作用。为了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在上下班高峰期,社区还会安排志愿者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以前“随便扔”,现变“四个桶”;曾经“嫌麻烦”,时下成习惯;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小区物业的暖心守护,换来居民的干净安全,幸福指数实现N次方增长。
小区统一安装的停车棚
“小蓝棚”打造整齐新秩序
电动车飞线充电、楼道内停放是电动车管理的痼疾,居民往往和物业打“游击战”,单靠劝阻收效甚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小区原有建设一些集中停车棚,但因为多了几米远,利用率不高,最后停放了大量的僵尸车。
为了解决这个治理难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人员统筹谋划,决定在每个单元两侧建停车棚。车棚统一颜色、尺寸、位置,并且设置充电桩,居民就近停放充电。这样的停车棚共建有120个,每个约3500元,共计投入42万元。
解决了这“门前一米”的问题,基本实现了零飞线,楼道内也没了电动车。社区把车辆停放问题纳入文明户评选标准,物业人员每日巡查,真正实现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排排的“小蓝棚”,整齐如一,成了小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区成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调解队
小区的图书阅览室
“小驿站”守护邻里和谐情
芝尔庄小区的中央有一排平房,这是社区为居民特色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积不大,功能齐全,是居民信息集散地,是邻里矛盾调解地,也是物业服务一站式自助地。“小驿站”大功能,守护邻里和谐情。
一站式的物业服务中心里,涵盖公共维修、水电缴费、信息登记,还建设了活动室,学雷锋调解室和“百姓茶社”。社区成立了由4名平均年龄78.5岁的老党员、“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调解队,发挥他们情况熟悉、群众威望高的作用,已调解1149人次,调解案例22个,成功率86%,社区形成“亲情教育+家风教育+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综合调解模式,极大促进了社区和谐。
小区从实际出发,深化拓展“议事厅”“睦邻厅”功能,用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身边事,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
芝尔庄小区的蝶变是潍坊市奎文区文明城市创建的缩影。人文化、精细化、规范化是奎文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三大法宝,“小”处“绣花”,彰显城市治理的精度和温度。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常态化工程,奎文区必将久久为功,让文明的种子持续播撒,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奎文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