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山区图书馆内,由金山区科委科协举办的《观天之眼——寻找另一个地球》活动正在进行中,一位天文大咖——汤海明老师也应邀前来,他是天文科普达人,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曾参与了《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天文卷编撰。《少年日报》的小记者们和60多名中小学生一起聆听了汤海明老师的科普讲座,大家体验到奇妙的思维碰撞,了解到佘山的天马射电望远镜,以及位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dàng)的天眼射电望远镜。
雪天行探宇宙
汤老师讲“UFO变形记”
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上影集团的卞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部望远镜发展历程的电影。一起回顾了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以及目前500米口径的天眼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历程。
汤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他将复杂、难懂的知识转成生动的案例:“如果人类想邀请外星人吃火锅,把这想法通知到遥远的星系,就需要跨越数十万光年送出。”他用生动的话语以说明地球与其他星球的距离之遥远……他语速稍快,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安静地去听,唯恐漏掉知识点。
汤老师还分享了发生在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的小故事。有一次,在直播月食时,有天文爱好者发现视频中有一个“不明飞行物”从月球表面缓慢地移动,并且在诡异地“变换形状”。直播结束后,汤老师看到了这位天文爱好者的留言,根据留言的时间段查看了录像,确认有这么一个东西在望远镜面对东方的时候穿越月球表面。于是汤老师就将这段视频发在了网上,让网上的天文“达人”帮忙一起分析。有一位苏州的网友表示,同一时间在苏州观测月食时就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还有网友判断这“不明飞行物”应该在距离天文台直播点十几公里范围之内,也就是在大气层内。在佘山天文台的正东面,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欢乐谷。汤老师说到这儿,观众们瞬间哄堂大笑,他们也都猜到了,应该是某个小朋友丢失的气球。而为什么会变形呢?因为风在吹,气球被吹得不规则飞行,那不就是“变形”吗?
谈科普聊初衷
与大咖面对面
汤海明老师是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主管,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小记者针对同学们关心的天文热点问题采访了汤老师。
汤老师说,在编辑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小读者们接受和理解天文知识。书本预设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偏学术的问题,和我们小读者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当时编辑们对外征集了非常多的问题,并筛选出一些吸引中小学生的天文“十万个为什么”,让小朋友去了解自然规律,熟悉科学常识,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学习和进步。这是汤老师他们在编写这本书时最大的收获和快乐。
与此同时,汤老师也给《金彩少年》的小读者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书中精选的知识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小学生去了解和学习,是一套通俗易懂的科学启蒙书籍。汤老师还推荐了上海本地作家卞毓麟、上海天文台前台长赵君亮所编写的天文科普类书籍。
主办方的规划与设想
活动前,小记者们采访了金山区科技馆副馆长沈爱萍老师和上影集团卞老师。
在面对小记者的提问时,沈馆长表示:“科普教育一般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期培养兴趣。我们将推出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比如食品安全、动植物学。我们要让青少年‘爱科学’、‘懂科学’,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上影集团卞老师在接受小记者孙超怡的采访时说道:“去过佘山,才发现天文科学家做的事情并不枯燥,很有意义。听过讲座,则感受到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宇宙,探索第二个地球这件事本身就很浪漫。”她希望广大青少年们未来能投身于科学领域的工作当中。
用心听有行动
小观众的心声
本次讲座内容引人入胜,老师利用视频、图片、案例等多种形式表达,我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金山初级中学周徐奇
我本来就喜欢天文学,在这次活动中了解了更多的天文的知识,同时也结识了几位天文爱好者,非常开心。
——第二实验小学季雨轩
我是一个小天文迷,很喜欢这次举办的活动,觉得汤叔叔的演讲特别生动有趣,尤其是讲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我才感悟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更多一些,不仅仅是听讲座,还能有更多的互动环节。
——实验小学沈熠宸
小记感悟
世界各地都有许多关于UFO的传闻。但是汤老师告诉我们,不明飞行物95%的形成原因,包括行星、流星、彗星、碟状的云彩、球状闪电、海市蜃楼、气球、飞机、人造卫星、鸟群、灯光等。那还有5%呢?那也是没有依据,无法确定是否是UFO。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网上的“UFO”新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这些“UFO”现象。
——小记者张小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将引领世界,科技强则国强。祖国的建设未来会交到我们这一代,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要奋勇拼搏,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汤老师鼓励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学科学,保持好奇心,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小记者李浩然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和学习了有关天文学的知识以及望远镜发展的历史故事。我们要从小开始学习天文学,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学科学,爱科学,长大后才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祖国做好贡献!
——小记者耿婉窈
知识小链接
汤叔叔讲座中介绍了佘山的射电望远镜,那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哪儿?小记者带大家来一起来学习!
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下图“大锅”上的镜片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反射到位于反射面焦点的馈源舱上,馈源舱通过信号接收和放大装置后,再发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光的波长最长到最短依次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波、X射线,γ射线。
2016年9月25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被誉为“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爷爷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从选址、到方案设计,再到施工,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中国“智”造:天眼的主动反射面技术和轻型索驱动的馈源反馈支撑系统,都是世界首创。
南仁东说:“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2018年9月2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南仁东已变成夜空中最亮的星,我们告慰这些前辈最好的方式,就是永远记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