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一场以“普陀少年红途行”为主题的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社团交流会在“云上”开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徐蓓娜、分管副主任徐迅,以及30余位“一师一社团”项目领衔人参与了会议。会议由社团负责老师孙娴主持。
“普陀少年红途行”为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设计的“未来已来 强国有我”系列活动板块之一,旨在通过红色场馆线上资料包,学习场馆内的文物、人物、事件,围绕“话历史·我是红色解说员”;“咏风物·我是红色演艺家”;“创未来·我是强国畅想家”等形式,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荣历史,以艺术化再创造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把党百年历史的精神标识展示出来。通过展现学习成果,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白伉伉老师“科学探究社团”、姜莹老师“艺术设计社团”、刘依灵老师“M108舞蹈社团”、孙学红老师“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民乐弹拨社团”、张国豪老师“戏剧社团”、王放老师“钢琴艺术赏鉴社团”、章蓓老师“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合唱团”,进行了线上交流、展示。
缤纷社团,历久弥新
走过无数春秋,经过几代“校外人”的努力,区学生社团活动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中心”现有社团30多个,推行“一师一社团,团团有精彩”模式。它是实践“中心”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为区域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的重要平台;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助推“双减”落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为优秀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何让社团建设契合时代要求,从单一的技能提升,兴趣培养,转变到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次活动闯出了社团活动的新路径。
任务驱动,实践育人
当今时代的课程改革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同于单纯地获得知识或培养技能,而是要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各种做事的能力(素养)。“中心”社团依据“普陀少年红途行”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为一系列情境性的实践活动,实现了“实践育人”理念。
姜莹老师的“上海纺织博物馆IP形象设计”活动,通过红色场馆线上资料包学习和探索上海纺织博物馆的展陈故事,探寻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代表人物,感受建党百年,上海纺织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最后为上海纺织博物馆设计IP形象。
以纺织博物馆设计IP形象设计为任务驱动,借助云游博物馆、云采访馆长、云职业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创意表现和文化理解。再通过合作与探究、实践与创作、展示与评价等方法,唤醒学生内在创作意识,提升艺术表现能力与认知的拓展能力。最后学生在姜老师设计的小程序上分享、评价、点赞IP作品,在不断实践中重塑了各种认知,习得了IP构思、造型、视觉审美、鉴赏等本领。
活动设计打破了“从美术知识点入手”的学习方式,而改为“从问题入手”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纺织工人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主动创新等众多的宝贵精神和优秀的文化基因,通过IP作品呈现出来。
学思探创,成果“落地”
舞蹈社团的夏昕妍是第一小组组长,她把这次暑期的社团活动称之为“有趣而深刻的研学旅行”。尽管是云上之旅,但在刘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经典学习、选材指导、创作思路分享、初稿讲评、完稿展示10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完成了发现问题——认知学习——解决问题——互动评价——再次认知——创意物化这样一个过程,重创红色题材舞蹈小品,让学习成果“落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设置了层级评价标准,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修改后再次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帮助学生达成学的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立德树人,锻造团魂
“普陀少年红途行”活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学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能在百年党史的“沃土”中汲取养分,争做新时代强国少年。
王放老师指导的“钢琴艺术赏鉴社团”,通过红色场馆(中共一大会址)线上游览,以“初心、决心、恒心、忠心”为切入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光荣历史,以及近代中国音乐史。学习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引导学生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创作灵感,并对《浏阳河》进行艺术再创作,分享学习成果。
章蓓老师指导的“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合唱团”,通过云上寻访百年党史,指导学生以相关人物为创作内容,运用身边素材,改编或创作相关歌曲,以演唱(重唱、小组唱)的艺术创作形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山河的巨大变化。
在章蓓、潘磊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个体到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了二次创作,又“跳一跳”摘得视频录制、剪辑等“果子”,打造出《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红旗飘飘》、《灯火里的中国》、《不忘初心》、《青春走在新征程》等作品,彰显出合唱独特的育人价值,锻造出合唱团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领导点评
徐迅:首先,感谢老师们的分享,这一个半小时的交流非常精彩。科技、艺术七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从中看到了老师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出精彩纷呈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也相信这一次的活动一定会给学生、老师,包括家长留下非常难忘的记忆,非常期待后续的成果展示。
徐蓓娜:感谢社团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7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今年,“中心”教师设计开展的“喜迎党的二十大,红途少年行”活动让学生思维可见,学习成果可见,创意物化可达。在疫情加高温的形势下,通过大家的努力,呈现了高质量的成果,感谢大家!
区学生社团是“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创造人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丰富和感知人生价值的生命过程,成为面向未来可迁移的内在品质。社团的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到今天,“一师一社团”成为最有活力的模式。
老师们从对项目化学习方式的模糊到清晰并融合;从单一的技能学习到跨界学习;从兴趣培养到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大家的观念、实施都有了质的飞越,真佩服你们,向你们学习。下一阶段,我们要巩固推广7位老师好的经验做法,筹备好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