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宝库,承载着厚重的文明记忆。如今,借助科技力量,博物馆实现了 “古今对话” 的可亲可感,这不仅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紧密相连。
科技赋能让博物馆突破时空限制,让历史文化 “活” 起来,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文明” 与 “和谐” 的理念。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观众戴上设备,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市井街巷、宫殿庙宇之中,亲身感受历史场景的恢弘与细节,使古老文明以生动鲜活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这种沉浸式体验,既增强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交融,让文明传承更具生命力。
从 “爱国” 价值观角度来看,科技助力博物馆实现 “古今对话”,激发了民众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数字化技术将珍贵文物进行高清扫描与三维建模,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观众,也能通过线上平台近距离欣赏文物的精美细节,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当人们深刻领略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转化为爱国情怀与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此外,科技在博物馆的应用还体现了 “创新” 精神。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博物馆可以精准分析观众需求,个性化推送展览信息和讲解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
科技赋能博物馆,让 “古今对话” 变得可亲可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践。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将继续发挥文化传承阵地作用,以更丰富的形式、更生动的表达,让历史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供稿:中国文明网上海频道 作者:张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