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令枪响,万千跑者奔涌向前,马拉松赛场上展现的不仅是速度与耐力的较量,更是文明与精神的彰显。马拉松的跑者既是马拉松精神的践行者,也是赛事形象的维护者,文明参赛是对自我的尊重,更是对这项运动和社会的责任担当,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
马拉松精神代表着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与永不放弃。跑者们在漫长赛道上,克服身体的疲惫与心理的压力,用脚步丈量坚持的力量,正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敬业” 所倡导的专注与执着不谋而合。每一位认真对待比赛、坚持完成赛程的跑者,都在用行动展现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将敬业精神融入奔跑的每一步。
而作为赛事形象的维护者,跑者的文明行为至关重要。比赛中,遵守赛道规则,不抢跑、不抄近道,是对公平竞赛原则的尊重,体现了 “公正” 的价值观;保持赛道清洁,不随意丢弃水瓶、能量胶包装等垃圾,是对自然环境和志愿者劳动的尊重,践行着 “友善” 与 “文明”。跑者之间相互鼓励、帮助,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更是将友善精神传递到赛场的每个角落。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参赛现象。个别跑者为追求成绩弄虚作假,破坏比赛公平;随手丢弃垃圾,增加赛事清理负担。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个人形象,更影响赛事整体品质,与马拉松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为营造文明参赛氛围,赛事主办方应加强宣传引导,在赛前通过官方渠道普及赛事规则与文明参赛要求;赛中安排志愿者及时提醒和监督不文明行为。跑者自身也需提高意识,将文明参赛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马拉松赛道上,每一位跑者都是一面旗帜。唯有文明参赛,方能让马拉松精神熠熠生辉,让赛事形象更加美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竞技中绽放光彩。(供稿:中国文明网上海频道 作者:张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