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烂梗如潮水般涌入青少年的生活。这些低俗、粗鄙的烂梗,正悄然影响着青少年的语言习惯,若不加以防范,将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这一现象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
网络烂梗往往包含不文明用语、扭曲价值观的内容。青少年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弱,极易受到这些烂梗的影响。当他们频繁使用烂梗进行交流,久而久之,不文明的语言习惯便会根深蒂固。比如一些带有侮辱性、攻击性的烂梗,不仅污染了语言环境,更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冷漠、刻薄,失去对他人的尊重,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友善” 的理念严重相悖。而充斥着功利、低俗思想的烂梗,也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背离了 “文明”“和谐” 的价值追求。
网络烂梗的泛滥,还会破坏社会的文明氛围。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走向。若任由不文明的语言习惯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整个社会的语言文明程度将受到冲击,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也难以形成。
要谨防网络烂梗侵蚀青少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应强化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对低俗、不文明烂梗的筛选过滤能力,从源头减少烂梗的传播。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文明用语宣传活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烂梗。同时,全社会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创作更多积极向上、富有内涵的网络文化产品,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守护青少年的语言文明,就是守护社会的文明未来。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抵制网络烂梗,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文明之花。(供稿:中国文明网上海频道 作者:张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