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5-05

让端午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

王永娟

来源:
评论文编1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和世界的“双料”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是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端午里无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屈原是爱国,曹娥是孝道,图腾是仪式……只有让端午节散发出民族文化的芳香,才能汇聚强大的民族力量和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活动饱含的文化元素无处不在。人们熟悉的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挂哀嚎、赛龙舟等即是证明。虽然地域不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差异,但都有其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民俗活动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农耕时代对天文、历史、祭祀、节气、爱国、劳动等内容的总结和敬畏。

端午节富含各种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仅从节气的传承中就可体味到祖先的智慧。而其中的爱国、卫生、孝道等,更透出中华民族擅于总结、凝聚智慧、辛勤劳作、爱好卫生、勇敢向上的品格。屈原在国家利益面前的决绝就是中国人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忠义仁爱、高洁做派、宁死不污、身殉理想的高贵化身。

如今,端午节的文化氛围已经变淡,除了商家热闹的促销吆喝外,端午节不仅缺少文化味儿,更缺少诗意盎然的浪漫氛围。节日里重商业、轻文化,有些人对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更多的是在跟商业的风,从而忽略了本该体现民族特质的文化要素。这提醒我们,振兴传统节日,需要对文化、道德、价值等进行发掘和传承。

当然,传统文化节日,也一定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增添新的时代元素,以适应当代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过传统节日,哪怕是“吃粽子”也要建立在重温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内在提升。在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深入发掘端午文化,守护端午传统,是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文化命题。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并在新时代把这种传统节日所代表的文化发扬光大。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创想,多一些精神价值的倡扬,这对于凝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识,激发正能量,都具有积极意义。让端午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由此才能唤起人们的共同情感,让饱含文化的端午节更加凝聚人心。(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