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2-05

上海志愿者简报2022年第7期(总302期)

来源: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

【新时代文明实践】

▲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释放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盘活“存量” 用活“增量” 激活“变量” 深化拓展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工作简讯】

▲金山区召开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大会

▲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郑英豪和市绿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一行调研闵行区“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建设工作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社区防疫志愿者支持手册》

▲普陀区发布“疫情心理防护,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新时代文明实践】

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释放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数字化应用服务场景,参与全市首家东方社区信息苑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数字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途径。

一、打造数字展厅营造“沉浸式”体验

搭建弧幕数字展厅,形成红色文化、科普教育、社区风采等6大类特色“菜单”,上线中共一大纪念馆云游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剪影、“花开东明”参与式社区规划成果展示等特色视频,导入“飞跃地平线”“百家戏坛”“科学博览”等优质数字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身临其境感悟红色历史、纵览传统文化、丰富科学知识、云游美丽中国。

二、配置数字设备提供“个性化”服务

开设VR赏析体验馆,配置12套最新VR设备,将传统文化和数字导赏相结合,居民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应用场景。年长者可以徜徉曲艺舞台,青少年可以进入非遗课堂,中生代可以体验云上科教等。同时,建立“明声”录播间,选配专业直播设备,结合“党课新讲坛”品牌和“东明荣光”系列典型,多维度、高频次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三、开发数字系统实现“智慧化”运营

建设联动中控管理平台,实现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智能化管理,在各楼层展示楼层布局、功能室活动安排、近期特色活动介绍等热点信息。结合东明路街道“1+5+38+X”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建设,与5个具备辐射效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园实现信息联动,同步展示分中心功能室使用和活动安排情况。结合线上“宜居东明 人民社区”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平台,打造空间联动、内容联动、服务联动、管理联动的一体化多层级服务阵地网络。

(浦东新区文明办)


盘活“存量” 用活“增量” 激活“变量”

深化拓展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自2019年试点以来,崇明区正经历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及面向多维赋能、深化拓展、提质增效的转变。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长效高质量发展,崇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打好深化拓展的组合拳,探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崇明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

一、盘活“存量”,集聚新优势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整合各类资源,盘活“存量”,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矩阵。一是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下沉志愿服务力量,在企业、合作社、民宿等建立文明实践点,新村乡、港沿镇、建设镇等发挥后花博效应,用心做好“米、花、草、黄杨”等文章。二是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正向激励。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讲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300多人次,结合每年宣传推选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挖掘群众喜爱的“最美、最佳”典型,树立来自群众身边的榜样。三是文明单位系列多维辐射全区。从全国文明单位到文明村镇,从最美家庭到道德模范,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文明联盟带动区域内精神文明建设向上向好。

二、用活“增量”,拓展主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级阵地用活用足“增量”,解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明实践渗透于城乡每个角落,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群众心坎里。一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为更好地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区级层面因势利导制定文明实践积分制试点工作、文明交通等5个专项方案,更好推进文明城区长效常态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二是延伸文明实践阵地。培育区委党校、生态旅游集团、行政服务中心等多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为引领,打造文明实践圈。深入拓展“文明与文化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行”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畅通群众建议征集渠道,将群众建议转化为文明实践的内容。结合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壮大志愿者队伍、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创设服务基地,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活“变量”,唱响主旋律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基层实际情况、群众需求,注重思想、民生和文明先行,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一是思想先行,创新理论宣讲。以区校合作共建“五彩计划”为抓手,发挥好“田间小喇叭”辐射效应,建设理论宣讲新平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不断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底线。二是文明先行,倡导网络新风。依托网络媒体多频度刊播推送文明餐饮、交通、养犬等信息,推送心理健康、科普和疫情防控等信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结合“我们的节日”,举办猜灯谜、“花好月圆颂中华”等线上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三是民生先行,提高群众满意度。聚焦垃圾分类、“五美共建”、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纾解群众之困,围绕扩大民生类政策的知晓度,将医保、社会保障等政策解读送到群众家门口。

(崇明区文明办)


【工作简讯】

3月4日,金山区召开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金山区委书记、区文明委主任刘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沈华棣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启动文明示范区域打造行动,区政协主席刘豫峰为12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授旗。区委副书记、区文明委常务副主任信亚东宣读202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名单,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正斌总结了区202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做文明有礼金山人”十大文明实践项目。

会后,金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四家单位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出席并见证签约。区委书记刘健,区长李泽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正斌,副区长曹婕等区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2月17日,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郑英豪和市绿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一行调研闵行区“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建设工作。调研组实地走访了闵行体育公园(七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和航华公园(新虹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调研益空间和分中心的建设过程、主要功能、日常运营等基本情况,并共同研究商讨“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建设方案。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3月7日,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社区防疫志愿者支持手册》。手册由浦东新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携手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编写,内容包括防疫志愿者的服务流程及服务内容、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及志愿者健康管理等内容,为广大志愿者、各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指导,以保障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

3月8日,普陀区发布“疫情心理防护,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信件以图文的形式指导青少年科学缓解因疫情导致的负面情绪,并组织专业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团队24小时提供心理电话咨询及心理面询预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