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03

上海志愿者简报2022年第2期(总297期)

来源:
系统管理员

【工作交流】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2021年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


【工作简讯】

▲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一行调研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学术志愿服务基地

▲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一行调研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


【基层动态】

▲杨浦区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蒲公英志愿服务基地召开2021年度年终总结表彰会

▲闵行区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


【工作交流】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1月17日,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学术志愿服务基地召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志愿者协会会长潘敏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作2021年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报告。

会上通过选举增补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团市委副书记丁波,上海科技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军三位同志为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增补19位同志为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并通报了部分理事及副会长因工作需要、职务变动等自然更替的情况。

会议指出,上海的志愿服务事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的引领力不断提升,展现了“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的生动实践。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为协会更好履职尽责提供有力支撑。全市各区、各部门、人民团体要落实好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工作,凝聚好志愿服务力量,为上海在新时代创造新奇迹厚植软实力之基。

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上海市志愿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价值导向,服务中心大局,聚焦为民惠民,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发展,为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相融互促,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着力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双向提升。要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培育志愿文化,努力把上海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志愿服务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的胜势。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市志愿者协会枢纽组织作用,加强阵地贯通联动,广泛汇聚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为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

协会副会长桂晓燕、鲁军、杨雄、陈振民、朱响应、王忠伟,秘书长、监事长以及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出席会议。


上海市志愿者协会2021年工作总结 

2020年12月29日召开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以来,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2021年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围绕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和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重点,深入推进上海志愿服务五大体系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打好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组合拳

一是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志愿服务,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了2.4万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70余万人,人均服务74.2小时。通过网站和各新媒体平台共发布1726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信息,累计阅读量超过117万人次。二是做好重大任务志愿者招募工作。在迎办第四届进口博览会期间,成立进口博览会专项城市文明志愿服务队220支,围绕党员先锋、美丽家园、平安守护、暖心微笑、文明风尚五大行动,共开展1627个各类城市文明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8.3万名。联合中国人寿、久事集团、建设银行、中国电信、公民警校等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总队,共同招募了180名志愿者,做好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河南省防汛救灾志愿者招募工作,统筹7家专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招募942名志愿者,为河南防汛救灾提供志愿服务支持,其中18位优秀志愿者、4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等颁发的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三是开展建党百年理论宣讲传播工作。依托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丰富红色资源,成立首批由120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上海市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组建覆盖47所高校的65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推动1500多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进驻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8万场。四是继续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召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团工作会议。走访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争创市级志愿服务基地工作,全年共新增64家市级志愿服务基地,10支市直属志愿服务总队。截至2021年底,“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59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3%,志愿服务组织2.7万多个,其中市级志愿服务基地211家,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总队111支。

二、注重日常管理,夯实志愿服务制度保障基本功

一是加强协会秘书处自身建设。加强协会党支部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市文明办党总支学习活动,定期与志愿服务工作处党支部进行联组学习,深入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等重要精神。二是有效规范内部管理。按照《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章程》,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等制度,规范协会内部建设。合理制定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在资金使用方面量入而出,注重节俭,各项费用合规合理支出。三是深化志愿服务多重保障。协会持续做好《上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办法(试行)》的宣传贯彻工作。与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续签2021-2023年“上海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提供最高赔付50万元的特定保险,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理赔232.9万元。将“上海志愿者网”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大于50小时的183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和2019-2020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信息纳入市信用平台。组织开展第十届花卉博览会、高温天、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关爱慰问志愿者活动,并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开展关爱慰问志愿者活动1900多批次,慰问志愿者24.3万人,慰问品总价值达2079余万元。

三、强化服务能级,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战斗力

一是优化线上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志愿者网”与“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功能衔接、优势互补,强化与市信用平台、市大数据中心数据对接。实现“上海志愿者”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三平台数据互通,开通微信小程序星级认证功能,共有2.2万名志愿者通过认证,并新增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亮证”分享功能。上线“上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图”。制定并印发《上海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翻译并发布“上海志愿者”实名注册、保险理赔、星级认证的英文操作指引,建立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广告资源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二是提升志愿服务能力。面向基层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每月开展常态化培训,编辑出版《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手册》,组成师资库,开设课程库,开发制作培训课件,全市累计组织超过46万人次参与专题培训。三是巩固理论实践成果。发布2021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和《上海志愿服务蓝皮书(2021)》。编撰《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扎实推动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健全五大体系 打造上海品牌》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上海模式”》,并分别在《中国志愿》和《雷锋》杂志上刊登,进一步巩固志愿服务理论实践研究成果。

四、突显特色亮点,拓展志愿服务文化涵育创新点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2021年“12·5”国际志愿者日和2022年“3·5”学雷锋日为首尾节点,开展“人人都是志愿者 人人展示软实力”——“2021年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季”系列活动,推出100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菜单,发布“上海志愿者”第四季表情包。开展“永远跟党走”——“百位志愿者讲百年党史”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系列视频宣传活动。二是深化典型培育。去年,全市共有24名个人和组织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名单。分别通报表扬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和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和先进集体。组织开展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和2021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继续依托《上海故事》杂志社,累计刊登了32篇“最美志愿者”优秀事迹。三是拓展宣传渠道。设计制作“上海志愿者”系列志愿文化宣传品。完成《2015-2019年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先进典型)故事集》《2020上海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纪实》《2020年上海志愿服务大事记》等书籍,推选发布2020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十件大事,全年共编写《上海志愿者简报》40期。围绕热点话题,推出39期《直通990》“为志愿加油”节目,累计超1190万人次收听。举办“文明实践在上海”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总观看量达165万人次,总评论数10.8万条,各级新闻报道214篇。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明网、《雷锋》杂志社等中央媒体,分别来沪开展主题采访活动,对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经验成效进行专题报道。

五、深化文明实践,扩大志愿服务惠及民生覆盖面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统筹整合各类阵地资源,完成全市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5983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阵地全覆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园区、商区、厂区、校区、景区、街区、楼宇、交通枢纽、服务窗口、教育基地、公园绿地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1255个特色阵地。二是强化线上平台建设。2021年,将“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事项,建立线上线下协同运行机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和高效整合,完成超过7.2万项资源供需对接。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市级优质资源机制化下沉,完成3239项市级资源进入文明实践阵地,且逐步加大郊区倾斜力度。三是完善实效评估机制。协助志愿服务工作处研制出台《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监督管理办法》,优化完善区、乡镇(街道)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评估细则,形成上下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估标准。


【工作简讯】

2021年12月24日,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一行调研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学术志愿服务基地。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俞伟参加调研,市社联领导任小文陪同调研。双方就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学术志愿服务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深入交流。

1月6日,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一行调研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嘉兴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木刻讲习所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虹口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俞伟参加调研,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陪同调研。


【基层动态】

1月6日,杨浦区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文明委常务副主任卢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新江湾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区文化旅游局、江浦路街道金上海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加强阵地融合、整合平台资源、打造特色项目、深化服务内涵等重点方面,介绍了前期试点阶段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深化拓展的思路举措。

1月11日,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蒲公英志愿服务基地召开2021年度年终总结表彰会。会上,回顾总结了2021年基地志愿服务工作,邀请市志愿者协会、市残联等领导分别为基地年度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项目颁发证书。

1月14日,闵行区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陈宇剑出席会议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上海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落实中央和上海的相关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最新要求、巩固试点成果、研究工作举措,凝心聚力把闵行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文章”做实、做透、做好。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务副主任、志愿服务总队长陈华文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唐劲松传达了中央及上海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胡明华对闵行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副区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刘艳出席会议。会上,区委组织部、莘庄工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古美路街道古龙五村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党建引领下阵地融合的实践路径、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双向提升的体制机制、特色阵地项目团队的培育壮大等方面,交流了前期试点阶段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深化拓展的思路举措。梅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吴泾镇紫竹半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七宝老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益空间”等12家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