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2-11

二十大精神关键词解读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来源:
上观新闻

pic_00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形成的,集中体现自身性质、宗旨、价值、品质和风貌,由各种伟大精神组成的体系。在党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谱系建设作出原创性贡献。新征程上,继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现实之需与三重自觉自信

(一)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与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面临的环境及自身状况息息相关。

从目标任务看,中国共产党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没有强大精神及精神所激发的伟大实践,再好的蓝图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流行也尚未结束,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特别需要攻坚克难的锐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从党自身状况看,精神懈怠及伴随的问题仍有不同程度存在。虽然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仍将长期存在,反对“四风”、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任务依然艰巨。加上市场原则、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尚未完全根除,少数人嘲讽“理想”、拒绝“崇高”,对革命精神及体现这些精神的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不屑一顾。因此,只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断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才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才能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并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党史基础,体现的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否认意识的反作用;重视揭示和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但认为人在历史进程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重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利于进一步破除物质和精神二元论认知误区,强化“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历史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由最彻底最坚定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人应该是最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和可靠的先进战士,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传承弘扬党的精神谱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建党原则的自觉遵循。

二是对中华文明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通党的伟大精神与民族精神,把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畴,注重从悠久历史中揭示精神的深厚基础,是新时代伟大精神的显著特色。中国人历来注重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值得共产党人学习。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精神禀赋,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值得共产党人传承。新时代弘扬党的精神谱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体现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史,也是孕育、锻造和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精神的精神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就要始终弘扬革命精神,始终赓续红色血脉,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自觉运用,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坚守。

二、鲜明政治品格的集中表达

经过长期积淀,我们党形成了类型多样但又一脉相承的伟大精神。类型多样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了不同的精神,有的以地名命名,有的以重大事件命名,有的以英雄先烈的名字命名,从各个层面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一脉相承是指这些精神拥有共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共同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新时代十年,构成党的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的类型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发展。一是部分伟大精神的地位得到提升。党的十八大以前,照金精神、大别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旗渠精神、兵团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地方层面已经使用。经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精神上升为全国层面的伟大精神,与之相关的历史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二是部分伟大精神的内涵得到明晰。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伟大精神的内涵作出界定,或者根据实践需要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更具有权威性、时代感。这些精神包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三是提出新的伟大精神并界定其内涵。具体而言,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右玉精神、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垦荒精神与莫高精神,同时明确了它们的具体内涵。孕育这些精神的实践均发生在十八大以前,建党实践发生在一百年前,其他的实践也都延续了数十年。着眼于历史实践,命名相应精神、明确其内涵和意义,是对伟大精神更大的贡献。四是凝练新时代孕育的伟大精神。先后提出了丝路精神、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概念并明确其内涵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强调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着眼于建党这个重大历史事件,涵盖了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首部党章制定等丰富实践,从北京、上海到日本、法国等的广阔空间以及一大批早期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在起点意义上完善了党的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在精神谱系处于源头地位,首先要看历史逻辑,即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建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重大行动,因而是后续各种伟大精神得以产生的逻辑起点。其次要看思想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反映了建党时期的精神品格,也反映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整体精神品格,蕴含了后续各种伟大精神的“基因”。换言之,后续各种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这次讲话为标志,党的精神建设进入谱系化建设阶段。对伟大精神进行谱系化建设,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单个精神虽然内含党的精神的共性因素,但毕竟带有特定的地域、时代、事件的个性化因素,构建精神谱系能够更好揭示具体精神的共性内容,揭示精神谱系超越时空的价值。通过把这些“抽象的”元素与新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将使伟大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并历久弥新。

三、弘扬伟大精神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弘扬伟大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对伟大精神的形态发展和谱系建设作出了新贡献,而且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伟大精神、激励广大党员以及全社会建功立业提出了实践要求,为新征程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做好基础工作。红色资源保护、研究阐释、宣传传播是弘扬伟大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践中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运用。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伟大精神的有形载体,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打造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第二,加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传播。鼓励创作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第三,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出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举措,为弘扬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聚焦重点人群。在面向全社会全面弘扬伟大精神的同时,要抓好重点对象群体。一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弘扬伟大精神的“关键少数”,对一般党员和群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伟大精神,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青少年。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斗争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注重引导青少年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三是革命军人。积极培养战斗精神,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立根铸魂。

(三)突出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弘扬伟大精神必须立足新时代新实践,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一是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这些表述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历史、人民和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与信心。二是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过去十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对斗争精神讲得最多,具体要求最多,涉及斗争方向、斗争主动权、斗争意志、斗争规律、斗争本领等方方面面,坚信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了历史,也一定能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三是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靠实干。实干精神体现为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体现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体现为永远奋斗的精神。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四)结合伟大工程。把弘扬伟大精神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用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工程。伟大精神强调把党的建设的各种要求从潜在状态激发为外在状态,外化为行动以及行动所展现的风貌、气质。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这里的“行”指的是实际行为,也指的是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等精神状态。伟大精神的引领作用还表现为以永不懈怠、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自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坚持用伟大工程支撑伟大精神。党的伟大精神与伟大工程的耦合性意味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以及贯彻其中的制度建设,都有利于伟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